毛诗传笺

书籍:诗经百科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10-01 01:05:2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经百科辞典下卷》第1767页(1090字)

【释义】:

《毛诗传笺》简称郑《笺》,二十三卷,东汉郑玄撰。

郑玄(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是东汉兼通今古文经学的儒学大师。据《后汉书·郑玄传》载:郑玄“不乐为吏”,“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春秋》。”陈乔枞《齐诗遗说考序》云:“郑君(玄)本治《小戴礼》,注《礼》在笺《诗》之前,未得《毛传》,《礼》家师说均用齐诗,郑君据以为解,知其所述多本齐诗之义。”又说“董仲舒通《五经》,治《公羊春秋》,与齐人胡母生同业,则习齐可知。易有孟、京‘卦气’之候,《诗》有翼奉‘五际’之要,《尚书》有夏侯‘洪范’之说,《春秋》有公羊‘灾异’之条,皆明于象数,善推祸福,以着天人之应,渊源所自,同一师承,确然无疑。”《京氏易》、《公羊春秋》也用齐诗,是知郑玄于太学习齐诗。后“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是知郑玄又习韩诗及古文经学。

清陈奂《毛诗传疏序》云:郑玄“作《笺》间杂鲁诗,并参以己意,不尽同毛义。”是知郑玄对鲁诗也很熟悉。两汉经学始终贯穿着今古文经学和师法家法的斗争,《后汉书·郑玄传论》曰:“自秦焚《六经》,圣文埃灭。汉兴,诸儒颇修艺文;及东京,学者亦各名家。

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乃百余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在这种背景下,“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遍注群经,并以《毛传》为本,兼融三家,作《毛诗传笺》,“自是学者略知所归。”所以称“笺”,孔颖达释云:“吕忱《字林》云:‘笺者,表也,识也。’所以表明毛意,记识其事,故特称为‘笺’。”郑玄《六艺论》亦云:“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则下己意,使可识别也。”(《毛诗正义》卷一引)这是郑玄笺《诗》的总则。其笺诗之例多种多样,或义训,或声训,或补充,或驳正,有人将其笺诗体例折为24种之多(见周国瑞《郑玄〈诗·笺〉例释》,《殷都学刊》1989年1期)。夏传才先生将《郑笺》的贡献概括为三:对《毛传》的注释进行充实、提高;吸取、综合鲁、齐、韩三家诗说;完成三百篇时代世次的完整体系(见《〈诗经〉研究史概要》)。郑《笺》集汉代《诗经》研究之大成,代表当时最高研究成果,最具权威性。“自郑《笺》即行,齐、鲁、韩三家遂废。”(陆德明《经典释文》)在《经学》研究史上,郑《笺》是继毛《传》之后又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着作。

当然郑《笺》也仍是经学的产物,仍旧存在断章取义、比附经义的弊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