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思君其莫我忠兮,忽身之贱贫。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11-16 12:46:1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301页(1931字)

【集校】:

洪兴祖:思君其莫我忠兮,忽身之贱贫。

校语:忠,一作知。

朱熹: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校语同洪本。

黄省曾、朱多煃、毛晋、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朱本。校语同洪本。

汪瑗:同朱本。

陆侃如:王逸注云,“衆人思君皆欲自利,无若己欲尽忠信之”,则古本当作忠。此盖因《涉江》“哀南夷之莫吾知”及《怀沙》“世溷莫吾知”句而

姜亮夫:王逸注:“言衆人思君,皆欲自利,无若己欲尽忠信之”。

则王本亦作忠也。。

【集释】:

王逸:言衆人思君皆欲自利,无若己欲尽忠信之

言己忧国念君,忽身之贱贫,犹愿自竭。

洪兴祖:此言君不以我爲忠也。

朱熹:言我思君,意常谓羣臣莫有忠于我者,则是贵近之臣皆不能致其身矣。故忘己之贱贫,而欲自进以効其忠。

汪瑗:思君,谓念念不忘乎君也。此卽所以爲忠,而惟能忘贱贫絶宠利,然后能思君也。

下文厉神曰“君可思而不可恃”,盖卽此言而劝之也。忽者,易词也。忘贱贫,谓处下位受薄禄而能安之,故不觉其忽然而忘之也。

谓之曰忘,则不惟无计较之私而已。

陆时雍:作忠造罪,违衆取咍,此千载一大不平事。故《九章》此意,以明《骚》也。

黄文焕:自咎之后,又复自解。吾之先君后身也,忘焉故也。

王夫之:思,念也。然抑念之,遇罚而贫贱,非己所恤。

林云铭:盖思之极,忠之至,故不惮位卑而言高也。

蒋骥:贱贫,指前已被疏而失禄位言。

言致愍之实也,言念君未知我之忠。

戴震:我,代君自我也。

胡文英:贱贫,犹言微末也。前者螳臂当车,忽焉忘之,今因君之不以我爲忠而思之,而始知所言之不量矣。

陈本礼:忘其失位。此原聆五帝招祸之语,抚躬自思于事君之道,莫我忠已,何以莫能免于祸耶?是葢自忘其身之贫贱,迷其所向而不知有苞苴货贿,善爲邀宠之地也。

闻一多:忽亦忘也。

姜亮夫:此卽《离骚》哀衆芳之芜秽之义。

茂元:这两句意思説,当初以爲君王非常信任自己,因而忘记了“贱贫”的身分,勇于任事。莫我忠,是设想怀王的看法。

《元和姓氏纂》云:“楚武王子瑕,食采于屈,因氏焉。”按:屈瑕受封,当春秋初期。

屈原爲屈瑕之后,虽然出身王族,但已是疎远的宗支。这里的“贱贫”,是对亲近的贵族而言的。

刘永济:此二行言我一心在君,更无如我之忠者,故贫贱于不问,卽不计利害祸福之意。

(《屈赋音注详解》)

谭介甫:忽忘皆“明”纽字,是双声联词。

《九辩》言“贫士失职”,卽不贵而卑贱,故此合言贱贫。

苏雪林:屈原乃楚之贵族,生活本不贱贫。

贱贫乃指失职被放而言。言忠心事君,竟忘此类灾祸也。

吴孟复:忽,《文选·高唐赋·注》:“迷貌”。这两句意谓身本贱贫,然而却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忽”字表现了屈原爱国心情的强烈。

蒋天枢:忽忘,犹言不省记。

王泗原:莫,代词,无人。

莫我知,没有人知我。身之贱贫与下句宠之门是相对的两面。

汤炳正:忽忘,疏忽忘却。贱贫,屈原本楚贵族后裔,但年代久远,家道或已中衰,故云。汉东方朔《七谏》:“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卽指出屈原生于国都而长于原野。(《楚辞今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