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11-16 13:10:1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816页(1665字)

【集校】:

洪兴祖: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校语:曾,一作增。伏,一作居。

朱熹:同洪本。校语:伏,一作居。

黄省曾:增歔欷之兮,独隐伏而思虑。

明繙宋本,戴震、汪梧凤:同洪本。

校语亦同。

朱多煃:同黄本。

汪瑗: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毛晋:同洪本。

庄允益:增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刘梦鹏:曾,音增,一作增。

伏,一作居。

姜亮夫:曾增屈赋通。《章句》云:“虽独隐伏”,则王本亦作伏矣。

蒋天枢:同黄本。

校语:增,《补注》本作“曾”,从黄本、夫容馆本作“增”。

【集释】:

王逸:歔欷,啼貌。

言己思念怀王,悲啼歔欷,虽独隐伏,犹思道德,欲辅佐之。

林兆珂:歔欷,嗟叹貌。言己以忠直爲怀,虽处放逐,犹折香草以自脩餙。

歔欷咨嗟,独处隐伏而怀思如故也。

汪瑗:增,申重之意。歔,气之呼也。

欷,气之吸也。皆叹息之声。

嗟嗟,嗟而又嗟,叹之甚也。《》曰:“嗟嗟臣工。”隐者,潜而不见也。伏者,屈而不伸也。

二字亦承自处而来。思者,念之切也。虑者,忧之深也。

黄文焕:统世者共爲君子之思,椒处者独爲君子之日也。共爲之,故曰志及。独爲之,故曰隐思。

声有隐也,思亦有隐。嗟呼未易与人言矣!赋诗可明祗虚语矣,始之造者兹日以增矣。

声有隐而先倡,独隐伏而思虑,天人同此幽凉之况。

林云铭:思所以爲国爲民,总不得行。

张诗:曾,如字。歔欷而叹,嗟嗟而咨,思虑隐伏于中,以至涕泣交流。

奚禄诒:虑,叶吕。屡增嗟歎,虑国之患难也。

刘梦鹏:隐伏思虑,身放流而心君国也。

陈本礼:玩两独字,则知当时臣民恸心而思怀王者,惟屈子一人而已。

独隐伏思虑者,恨身不能奋飞入秦,而返楚怀之驾也。

文怀沙:曾,一次又一次。

隐伏,指隐伏荒僻的地方。思虑,思念焦虑。(《屈原集》注)

黄孝纾:曾,义同增。

姜亮夫:歔欷,歎喟之声也,与嗟嗟对文。

嗟嗟,嗟之又嗟不已也,详余《诗骚联绵字考》。曾歔欷句,言屡歎息嗟喟也。

隐伏思虑,言隐居伏处而独自思虑,无人知也。

杨胤宗:歔欷,啼貌,悲气咽而抽息也。

《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笺:重言嗟嗟,美叹之深。

谓身窜荒江深山,盖未尝一日忘其君也。隐伏思虑,非忧思己之放逐也,迺忧楚之社稷将絶于天也,故长夜无寐,哀愁併集,涕泪凄然下也。

蒋天枢:歔欷,悲泣声。嗟嗟,诧叹貌。隐伏,藏匿己身,以思虑脱身逃遁之策。

金开诚:曾,通“层”,重叠。一説通“增”,增益,亦通。

汤炳正:曾,同“增”,一本作“增”,不停的。

(《楚辞今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