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840页(4016字)
【集校】:
洪兴祖: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校语:景,于境切。物之阴影也。葛洪始作影。响,或作嚮,古字借用。
朱熹: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校语:景,于境反,葛洪始加彡爲影字。
响,一作嚮,古字借用。
黄省曾:入景嚮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明繙宋本:同朱本。校语同洪本。
朱多煃:同黄本。
汪瑗、毛晋:同洪本。
庄允益:同朱本。
刘梦鹏:入影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校语:响,一作嚮。
胡文英:此下疑脱“借光景以往来”四句,又脱“浮江淮而入海”六句。
郭沫若:此闻字亦当作闲。
蒋天枢:入景嚮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校语:嚮,《补注》本作“响”,从黄本、夫容馆本作“嚮”。
。【集释】:
王逸:窜在山野,无民域也。
目视耳听,叹寂默也。
洪兴祖:省,息井切,察也,审也。
朱熹:省想,闻见所不能接,而但可省记思想者也。
汪瑗:深造曰入。
盖言登高旣无所见,故复深入以寻访也。景,古影字。
响,声响也。无应,犹言不答也。省想,亦犹景响也,如今俗言絶不闻消息之意。此等字当以意会,难明解也。洪氏曰:“省,察也,审也。”朱子以察审记想释之,详照本文之意,亦不稳顺。
王逸曰:“目视耳听,歎寂寞也。”意虽是,而于省想二字,亦滑突欠明白也。
瑗按:有所望者则有所见,有所感者则有所应,有所求者则有所得,今登高入深,极其搜觅,顾乃眇眇焉,默默焉,而景响省想之无所遇焉,能不令人郁郁而愁哉?无应以在人而言,不可得以在己而言,二句一意。曰入曰闻,互文也,本谓深入寻访,而絶无所闻耳。
景响无应,省想不得,所以极状其无闻也。或曰,上二句言登高无所见,下二句言入深无所闻。或曰,下二句俱承眇眇默默而申言之。按:二説皆通,但彭咸乃古人,必无可遇之理。
屈子特设言,以见惟彭咸爲知己,而今世求知彭咸者旣不可有,而思古之彭咸又不可及,而此心之常愁,将何时而已邪?盖託词以渫其愤懑之情耳。此段至下翩冥冥之不可娱,皆承上章昭彭咸之所闻一句而言,然谓之曰昭彭咸之所闻者,盖彭咸之道乃闻之于古者,而己之道又闻之于彭咸者,今爲守之而不忍变者,所以欲昭明其彭咸之所闻于古者也。呜呼!其道自古相传,由彭咸以至于己,其责任亦重矣,又安肯一旦而坏之哉?可以观屈子之志矣。下託彭咸之所居,其意倣此。
但此以知言,彼以行言。
陈第:山高路远,故影响俱无,而听视寂灭。
陆时雍:入景响之无应,其鬼径耶。闻省想而不得,抑何无人绪也。
黄文焕:默默,景响无应,省想不得,写出愁乡,气息俱沉,形神交废。后人《别赋》、《恨赋》能道此等只字否?前曰:昭彭咸之所闻,但有古人之死魂在,前来伴也。
此曰:闻省想而不可得,竟无今世之乐事,入耳可忆也。
钱澄之:旣入而景响无应,不惟无跫然之足音也。
空山独处,使无人而有景响之应,闻之犹动人省想,庶几其有至者乎?今求闻以省想而不可得,则寂寞极矣。省想犹度也。
王夫之:闻,去声,声也。登高山而回瞻故国,省想其声容,不可得而见闻。
君臣之恩已絶,宗国之安危不可知,是以郁戚愈不能堪,如下文所云。
林云铭:我入本有影,无应我影者,我入本有响,无应我响者,是世俗无一同我也。
我或有所闻,省之不可得其故,想之不可得其理,是我又无解于俗也。
二句总言国内无人。
蒋骥:省,忆也。而熟视不覩其影,想不闻其声。
胡文英:景之应形,响之应声,理所宜然。今唫而抆泪,放而不还,缘离君太远,路旣眇眇,故默默然不能感而遂通也。
闻省想而不可得,孤子放子苦境也。
省,君之省察,闻于己。想,己之想像,闻于君。
刘梦鹏:影响无应,卓远阻絶,消息不通之意。
省想,思也。去国旣远,遥闻省思,反已无期。可想望而不可得见也。
陈本礼:大有魂来枫林,魂返关塞黑意。
此魂又入梦,景响无应,叹国中之无人也。闻,是欲闻图议国事。省,是省问在秦消息。想,是思想从前信任之专。
“不可得”三字起下。
胡濬源:此自以下,忽山忽水,忽虹蜺忽雾露,忽风穴忽湍潮,忽炎忽霜雪。如狂如癡,如魅如呓。物皆悲,随处卽泪。
临命之言,烦瞀乱,不可伦次也。
王闿运:言怀王入秦,孤独阻絶也。
沈德鸿:一説,想像楚王若得接形影声响者,然无我应。
徐英:自“孤子唫而抆泪兮”至此,言己流放荒裔,犹思故国而隐痛。
登高远望,寂无景响。欲闻省国,卒不可得。
文怀沙:入景响之无应,景(影)随形,响应声,卽是到了无影无响的寂寥境地。闻省想而不可得,打算听到我内心细緻的(省)想像而不可能。
也就是内心空惘的意思。
(《屈原集》注)
黄孝纡:省,省却。闲中要想把思虑省却,也不可能,显示了对祖国的关心。
姜亮夫:景响,《淮南·原道训》“如响之与景”注:“响应声,景应形。
”以此释“入景响之无应”句,最易明白。《史记·礼书》:“时使而诚爱之,则下应之如景响。”字又作景乡,《汉书·董仲舒传》:“如景乡之应形声也”,师古曰:“乡读如响”又作“景嚮”,《荀子》:“天下之人应之如景嚮”,又《富国篇》:“三德者诚乎上,则下应之如景嚮。”注:“嚮读爲响。”《汉书·伍被传》:“下之应上,犹景嚮也”,师古曰:“言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按此两字连文,起于战国,战国以前则单言景,或单言响,今可考者,自屈原、荀子始。荀子仕爲兰陵令,则此词亦南楚士大夫之习用语。景响无应,窜在山野无人之地也。
闻省句,言耳听目视心想皆寂默也。下三句皆登高远望情景。
闻省想三字递进爲义,乃屈子描写心理状态最重要之处。详参《通故》。
(《重订屈原赋校注》)
马茂元:入,进入。省,深思。想,冥想。
谭介甫:省,视也。想,思也。此言空寂无物,爲彭咸所居作引言。
苏雪林:王夫之语意太曲,亦嫌附会。实则屈原决心投渊之前,惘惘出行,必在山林之间,徘徊良久。初则登石峦远望故国,道路渺远,而又寂无人声,乃入于深林。在石峦上时,光线充足,尚有影子;旣入深林,幽深窈暗,连自己影子也看不见了。在石峦上放声一呼,尚有迴响,入林后,连迴响也听不到了。闻、省、想三字乃平行词,闻者听官之所司,今山林间惟我一人,寂无声响,则听官不能起作用。
省者视官之所司,入林不见己影,则视官不能起作用,听官视官旣不能司其事,当然心思亦麻木而不能思想了。写得何等细腻?
吴孟复:“放子不反”,“孤子抆泪”,楚国上下本应忧勤惕历,奋发图强。
然而登山眺望,一片寂默,视之旣不见行动,呼之又不闻其反响。此屈原之所以“愁郁郁之无快”也。
蒋天枢:入,纳也。景,明也,光也。
纳之以己所景行嚮往之物俱无反应,因生幽眇之遐想。闻,有所知闻。省,楚王之省閤。想,日旁辉光形状。《周礼·春官宗伯·眡祲》:“眡祲掌十辉之法,……十曰想。”郑司农曰:“想者,辉光也。”玄谓:“想,杂气有似可形想。”《汉书·天文志》:“日旁云气,人主象,皆如其形以占。”此汉代承战国以来旧説,非汉人始有此见也。“闻省想而不可得”二句,极言己与王之隔絶。
何剑熏:诸家之释,絶难畅顺。“景”(影)旣爲物之阴影,则不能言“应”。“响”虽可言“应”,但不可言“入”,“影”亦不可言“入”。“闻省想”三字连用,不词。
故吾以此二句有错字,有倒。入当爲见之坏字。省爲声之坏字或声。上句响字应与下句想对调,无应应与不可得对调。
整两句又当对调,作“闻声响之无应兮,见景想而不可得。”因或人不解“想”字义,以爲不通,故上下移之,经改了后,则更不通。查《周礼·春官》:“眡祲掌十辉之法……十曰想。”郑衆《注》:“想,辉光也。”想旣爲辉光,则可见矣。(《楚辞新诂》)
金开诚:以上四句意思是:我登上石头山向远方眺望,那寂无人声的路径又远又长。周围的景物、声息对我都无回应,我想听到思念的人与事的消息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