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胹鼈炮羔,有柘浆些。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11-16 13:42:1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2200页(2901字)

【集校】:

唐《文选集注》本:洏炮羔,有柘浆些。

《文选》尤本:濡鼈炮羔,有柘浆些。

《文选》五臣本:同尤本。

《文选》六臣本:同尤本。校语:五臣本柘作蔗。

洪兴祖:胹鼈炮羔,有柘浆些。校语:胹一作臑。

《释文》作濡。柘一作蔗。

朱熹:同洪本。校语:胹一作臑,一作濡。柘一作蔗。

黄省曾:臑鼈炮羔,有柘浆些。

朱多煃、庄允益:同黄本。

明繙宋本:同洪本。

校语亦同。

刘师培:《学林》六引胹作臑。

何剑熏:《太平御览》八六一引作“臑鼈炮羔,有柘浆”。余谓作“臛”是。谓以火熏炙也,与下“炮”字义仍。《史记·刺客传》:“秦始皇惜高渐离善击筑,重赦之,乃臛其目。”(一作矐,非)司贞《索隐》:“以马矢燻令失明。”此着重在燻。

“燻”,谓以火炙也。古代食鼈,有以火烧之一法,《》:“炰鼈脍鲤”,是也。

。【集释】:

王逸:羔,子也。

柘,藷蔗也。言复以饴蜜臑鼈炮羔,令之烂熟,取藷蔗之汁,爲浆饮也。

或曰:血鼈炮羔。和五藏爲羔臑,鹜爲羹。

张铣:濡,煮。炮,炙也。

柘,甘蔗也。言用甘蔗之汁以爲浆水也。

洪兴祖:濡,《集韵》音而,亨肉和湆也。炮,蒲交切,合毛炙物。一曰裹物烧。相如赋云:诸柘巴苴。

注云:柘,甘柘也。

朱熹:胹,煮也。

羔,羊子也。炮,合毛裹而烧之也。

柘,藷蔗也。言取藷蔗之汁爲浆饮也。

周拱辰:柘浆所以饮者,此则以烹鳖与羔也。今人欲烹美味,以甜酒浇之,即此意。《周礼》:四饮之物,三曰浆。《石氏星经》:酒醪五齐之物,天文酒旗星主之;浆水六清之属,天文天乳星主之。《内则》所云酒与浆,本自两物。浆有以米作者,粟米新熟,煎味甘酸,微温无毒,主调中引气是也;有以果作者,唐晏士有三敕浆,诃梨勒、庵摩勒、乌揽勒是也;有以柘作者,汉泰樽柘浆,唐大庖还有柘浆寒是也。

王夫之:胹,熟烹炮以泥涂而火燅之,去而皽。柘,与蔗通。

林云铭:胹,煮也。炮,合毛裹物而烧之也。

胡文英:胹音而。胹,蒸也。王逸注:柘,藷蔗。即今之甘蔗也。

王闿运:此豆实也。柘当爲蔗。

以饧浆和味,今炙炰多用之,或者柘浆,酸浆,色如柘耳。

朱季海:胹鼈,《文选集注》残卷作洏鼈(鼈原误作今正),《集注》引张铣:“洏,煮”,不云更有异文,是唐人所传《文选》诸本尽作洏,更无作濡之本,今谓作“洏”者,是也。

《説文·水部》:“洏,泪也;一曰:煮孰也;从水,而声”,大徐引《唐韵》:“如之切”,此正以“煮孰”爲义,张鋭犹能知之者,其本尚未讹也。《释文》所据,字又作濡者,当是其初流俗相承以爲洏之或体,洪氏所引《集韵》音而者,是也。自《释文》始音作“而朱切”,而音义全乖,无复旧观,其实故不如庆善远矣。

然《释文》本:若、濡鼈,当自有别,故当絶胜一本之臑、胹不分,“臑若”、“胹鼈”之混爲一谈矣。《学林》作臑,字虽不正(《説文》:“臑,臂羊矢也”,于《招魂》奚取焉),犹从需声,是故依违《释文》旧本而失其偏旁者也。“炮羔”,《文选集注》残卷引《音决》云:“灼,白交反”,是公孙罗本“炮”作“灼”,读爲“炮”,故音“白交反”也。

公孙之学,出于曹宪,疑曹公旧本、《楚辞》故书,字本作“灼”,后人依音改字耳。灼从勺声(见《説文·火部》),得读爲“炮”(大徐引《唐韵》:“薄交切”)者,犹“杓”从勺声(从小徐本,大徐本作“从木、从勺”,非是),孙愐《唐韵》亦音作“甫摇切”也(见大徐引)。

古音灼在宵部,炮在幽部,然《九章·惜往日》以“昭”韵“流”(“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卒没身而絶名分,惜壅君之不昭”)、《九辩》以“昭昭”韵“悠悠”(“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招隐士》以“缭”韵“幽”(“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并读宵入幽,是“灼”读爲“炮”,故楚音矣。不径作“炮”者,七国之世,“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楚书自作“灼”,不作“炮”也。

王泗源:胹、臑、腝诸字,注家往往混淆不清。例如洪注的“《集韵》腝、、胹、臑皆有而音,《説文》云烂也。

”这四字应当是三字:(一)臑,《説文》“臂羊矢也。从肉,需声,读若檽。”羊矢是当时习语,臂羊矢是臂的羊矢,即臂的节骨。

羊矢构词法如肚(胫的突出肌肉)。

段玉裁不知羊矢何谓,改许説解,非。《广韵》臑字与腝胹字混淆。

臑字音当爲虞韵之人朱切,义当爲号韵之臂节。(二)腝,《説文》“有骨醢也,从肉,耎声。”字或体作,耎难都属泥母。

音当从朱翱年低反。(三)胹,《説文》“烂也。从肉,而声。

”腝是胹的俗写,《广韵》之韵“臑,煮熟,胹,腝,并上同,如之切。”就是这个字。这里臑若芳的臑当作腝。

蒋天枢:洏鼈,谓煨炖烂熟且有汁也。

炮羔,带毛涂泥以烧羔也。《説文》:“炮,火炙肉也。”《诗·小雅·瓠叶》“炮之燔之”,毛传:“毛曰炮,加火曰燔。”《内则》言炮法云:“炮,取豚若群(羊)刲之刳之,实枣于其腹中,编萑以苴之,涂之以墐涂,炮之,涂皆干,擘之,濯手以摩之。去其皽。爲稻粉糔溲之以爲(粥糊),以敷豚。煎诸膏,膏必灭(没)之。巨镬汤,以小鼎芗脯于其中,使其汤毋灭鼎,三日三夜毋絶火。

而后调之以醯醢。”有,同“又”,下同。或原文皆作“又”而后人以“有”隶之。

柘,即今之甘蔗。

言洏鼈炮羔等盛馔后乃又进蔗浆也。古以蔗浆爲解酒之物,《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十一有句云:“泰尊柘浆析朝酲。”应劭注:“析,解也,言柘浆可以解酲,酲,病酒也。”

何剑熏:“有”同“侑”,佐也。谓以火烧炮之鼈与羔,复佐以柘浆也。

汤炳正:胹,当作“洏”,古写本《文选集注》残卷《招魂》正作“洏”。

《説文·水部》“洏,一曰煮熟也。”“洏”、“炮”二字皆动词,炮爲合毛炙物,洏爲用水烹煮。柘,即“蔗”之同音借字,指甘蔗。柘浆加诸鳖羔,以调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