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接舆髡兮,桑扈行。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09-10 18:06:3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401页(4024字)

【集校】:

《文选》陈本:接舆髠首兮,桑扈臝行。

《文选》尤本、毛晋:同陈本。

《文选》六臣本:接舆髠首兮,桑扈臝行。

洪兴祖:接舆髡兮,桑扈行。

校语:,一作裸。

朱熹:接舆髠首兮,桑扈臝行。校语:臝,一作裸,并力果反。

黄省曾:接舆首兮,桑扈臝行。

明繙宋本:同朱本。

校语:臝,一作裸。

朱多煃:同朱本。

汪瑗:接舆髠首兮,桑户臝行。

庄允益:接舆髠首兮,桑扈臝行。

戴震、汪梧凤:同陈本。校语:桑扈,《庄子》作子桑户。

刘梦鹏:臝,同裸。当作桑扈臝行兮,接舆髠首。

刘师培:《后汉书·申屠蟠传》注引作裸行。

陆侃如:接舆髠首兮,桑户裸行。

校语:行字与上文中穷二字及下文以醢二字均不能叶,可见此处上下必有阙文。

刘永济:江有诰曰:“疑脱偶句。”校语:此句与下伍子句,辞意俱相偶,惟韵不相叶,疑上句本作“比干菹醢兮,伍子逢殃。”殃与行爲正叶,惟以韵奇出,似脱一韵。

闻一多:□〔曰〕□□□□〔兮〕,□□□□。接与髡首兮,桑扈臝行。

校语:行字不入韵,依例“接舆髠首”上当缺二句。此处文多偶行,所缺二句词意盖与“忠不必用”二句相偶,犹下“接舆髠首”二句亦与“伍子逢殃”二句相偶也。

郭沫若:此下当有夺,因“行”字单独,无与爲韵者。又接舆、桑扈与伍员、比干都是引用典故,而中间插上“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句,章法亦欠妥当。

疑“忠不必用,贤不必以”是后人的注语入正文。伍子与比干句亦因求合韵而被颠倒。

姜亮夫:臝当作。(《重订屈原赋校注》)

沈祖緜:此六句[按,自“哀吾生之无乐兮”以下六句]屈子自写壹意之志。

第三句不能变心而俗兮,疑指当时楚国无道,宗室贵戚欲效悼王薨后之故事,(事见《史记·楚世家》及《吴起传》)。

而屈子不从,故自抒愁苦终身之状。

志洁行芳如是,与《思美人》欲变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意同。段玉裁拘于东阳通韵,以中穷行爲韵。

考行与中穷不韵,行当作躬。《説文》:躬,身也。臝躬,犹臝身也。《汉书·陈平传》:臝身来。

是其证。中穷躬韵。

苏雪林:□□□□□□□,□□□□□。接舆髠首兮,桑扈臝行。

校语:这裏係两文字。所以“接舆髠首”前似脱落两句。

胡念贻:“行”字不入韵。段玉裁据“东”、“阳”通韵例,以爲与上句“穷”字押韵。

清王萌《楚辞评注》中,王远附注谓“行不入韵,不可解,远疑此上脱二句”。闻一多《楚辞校补》谓“依例‘接舆髡首’上当缺二句。此处文多偶行,所缺二句词意盖与‘忠不必用’二句相偶,犹下‘接舆髡首’二句亦与‘伍子逢殃’二句相偶也”。

按:王、闻説近理,但无从考校。

段玉裁以“行”与上句“穷”字爲韵,语意不连贯。。

【集释】:

王逸:接舆,楚狂接舆也。

,剔也。首,头也。

自刑身体,避世佯狂也。

桑扈,隐士也。

去衣裸裎,效夷狄也。言屈原自伤不容于世,引此隐者以自也。

刘良:此二人者,皆因乱世,故以自喻。

洪兴祖:《论语》曰: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扬子》曰:狂接舆之被其髮也。《庄子》曰:嗟来桑户乎。髡,音坤,去髮也。臝,力果切,赤体也。

朱熹:髠,音坤。接舆,楚狂也,被髮佯狂,后乃自髠。桑扈,卽《庄子》所谓子桑户。臝行,谓赤体而行也。或疑《论语》所谓子桑伯子亦是此人,盖夫子称其简。《家语》又云:伯子不衣冠而处,夫子讥其欲同人道于。卽此裸行之证也。

钱澄之:此章引古人以自解,髠首裸行,因南夷无礼法衣冠,而与之同羣,譬诸古之狂简,处中国亦爲此也。

林云铭:裸行,贫无衣也。贤不必以。

奚禄诒:行,叶红。接舆、桑扈,俱隐士。

桑扈,不衣冠而处。《庄子·大宗师》篇: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爲友。此二句韵属上,意属下。

胡文英:接舆、桑扈,葢皆贤人,知世不能用己,而托于狂放,以自隐者也。

刘梦鹏:首,叶音始。接舆佯狂自髠,桑扈不衣冠而处,二子葢愁苦穷,深自放废者也。

胡濬源:行不入韵,不可解。自是亦披髮行吟矣。

王闿运:言将从此二子之行也。

郭沫若:髠卽剃光头发,是一种对于罪人的刑罚。

文怀沙:髠首,古人犯法,有此种刑法。所以被剃去头髮的人是被一般人认爲可羞辱的。

传説接舆,因爲对当时的政治不满,故自己把头髮去掉,以表示他的愤,以及坚决与治者不合作的精神。桑扈臝行,传説桑扈所以如此,也是愤时嫉俗的故。(《屈原集》注)〇王汝弼先生认爲古有髠刑,接舆孤介,乃刑余之人。旧注认爲去衣裸裎,效夷狄也。

按文谊,乃穿不起衣服的意思。旧注非是。

(《屈原九章今绎》)

姜亮夫:接舆,《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人间世》:“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战国策》:“范睢对秦王曰:箕子、接舆,漆身以爲厉,被髮以爲狂”。孔安国《论语注》:“接舆楚人”;陆德明《释文》:“舆又作与,同音余,楚人也”。

〇髡,按从髟,元声;省爲髡。

(兀卽元省,如“軏”又作“軏”也。)则今读魂者,古盖读元也。王注训剔也,剔卽之借,去髮本古罪人之罚。

接舆楚之狂人,故以去髮与世异而爲狂,亦如他书之传漆身被髮矣。〇桑扈,《庄子·大宗师》:“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爲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爲于无相爲?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云云,盖亦古狂怪之士。

此桑扈卽彼子桑户矣。扈与户通,见《离骚》;音变则爲桑雩,见《庄子·山木》;亦卽《汉书·古今人表》之采桑羽。

〇臝卽裸之别构,字当作,从衣;今从果;以裸从果声,因及此也。已从声,不得异衣爲果。

马茂元:这里所谓“臝行”,大槪只是説不正式穿戴衣帽。“接舆”六句是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四个事例,来説明一个问题:接舆、桑扈是消极不合作的,果被时代所遗弃;伍员、比干是积极企图改变现实的,但又不免杀身之祸,足证“忠不必用,贤不必以”。

中间两句,贯串前后,构与《离骚》“户服艾以盈要兮”六句同例。

苏雪林:《论语》楚狂接舆歌过孔子有凤兮德衰之叹。《庄子·人间世》则歌词衍长。《扬子》曰:“接舆之披其髮也。”《战国策》范睢对秦王亦云:“接舆箕子,漆身以爲厉,被髮以爲狂。”虽被髮係由箕子牵连而,但接舆却是有髮的。屈原谓接舆髠首,好像他是犯了髠刑之人,未知何据。

桑扈,名屡见《庄子》,当是《庄子》寓言之隐者。

蒋天枢:屈子于此独举接舆髠首、桑扈裸裎事者,喻己亦将披髮易服以谐于俗也。《淮南·齐俗训》:“三苗髽首(高注:“以枲束髮也。”),羌人括领(“括,结笄簪。”),中国冠笄,越人劗(“断也。”)髮,其于服一也。”《庄子·逍遥游》:“宋人资(陆氏《音义》:“货也。”)章甫(“殷冠也。”)而适诸越,越人断髮文身,无所用之。

”以故古人入国而问俗也。

吴孟复:“髡首”在古爲奴隶。裸袒爲当时南方某些民族的习俗。

此处屈原言:自己与下层人民、少数民族的装束一样。

故疑当在“夕宿辰阳”下。又按《思美人》中有“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

屈原在“容与”“狐疑”之后终于易服“南行”,这正是其走向人民的决心。

何剑熏:桑扈,《庄子·大宗师》作子桑户。《山木篇》:“孔子问子桑雩。”《论语·雍也篇》:“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子桑伯子卽桑扈。《説苑·修文篇》:“孔子见子桑伯子,子桑伯不衣冠而处。”这个子桑扈,《汉书·人表》作采桑羽。行当作形。

大行山,《列子·汤问篇》作大形。此臝行,应劭《风俗通义·十反篇》作“裸形”,云:“桑扈徒步而裸形。”(《楚辞新诂》)

汤炳正:二句谓己不能变心从俗,本来就应如接舆、桑扈等人。但“髠首”、“臝行”,又与其深入蛮荒有关。

事见《史记·赵世家》等。(《楚辞今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