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09-10 19:02:0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999页(5496字)

【集校】:

《文选》尤本: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慄斯,喔咿嚅唲,以事妇人乎?

《文选》五臣本:同尤本。

《文选》六臣本: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慄斯,喔咿唲,以事妇人乎?校语:(,)五臣本作嚅。

洪兴祖: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校语:栗,一作慄。斯,一作嘶。一作促訾粟斯。

哫、促,并音足。唐本子禄切。儒儿,一作嚅唲。

朱熹: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粟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校语:哫,一作促。粟,一作栗,一作慄。斯,一作。儒儿,一作嚅唲。

黄省曾:将哫訾憟斯。

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朱多煃、庄允益:同黄本。

毛晋:同黄本。

校语:憟,朱本作粟。

戴震、汪梧凤: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粟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校语:粟,一作栗,非。

刘师培:《説文繫传》五引作“嚅説”。《广韵》五支、《御览》七百二十六引作“嚅唲”。

姜亮夫:哫,洪、朱同引一本作促。栗,六臣本作憟,音栗。朱本作粟,洪引一本作憟,《广韵》三“烛”引作“憟”。又洪补云:“粟读若憟,音粟。”古无憟字,则必爲慄误,因慄误憟,故栗亦误粟矣。则粟读若憟之粟憟,皆木误作米也。至下“粟”字,则栗古固亦得读粟也。斯,洪引一本作“嘶”,朱引一本作“”,洪云:“斯读若

”儒儿,六臣作“嚅唲”,音儒儿;洪、朱同引一本作“嚅唲”,亦同音儒儿;《説文繫传》五引作“嚅誽”;《广韵》五支、《御览》七二六引作“嚅唲”。寅按:哫訾栗斯,喔咿儒儿,并声训联绵字,不必定有正文也。

。【集释】:

王逸:让官爵也。

守玄默也。承顔色也。强笑噱也。诎蜷局也。

张铣:哫訾慄斯,承顔色貌。喔咿嚅唲,强言笑也。

以事妇人,谄君之所宠者。

洪兴祖:訾,音赀。

哫訾,以言求媚也。

慄,音栗,谨敬也。

粟,读若憟,音粟,诡随也。斯,读,音斯,慄也。

并见《集韵》。喔咿、儒儿,皆强笑之貌。

一云:喔咿,强顔貌,嚅儿,曲从貌。

朱熹:哫,音足,又子禄反。

訾,音赀。喔,音握。咿,音伊。哫訾,以言求媚也。

粟,从米,诡随也。斯,辞也。

其从木者,谨饬也,非是。喔咿嚅儿,强语笑貌。

妇人,盖谓郑袖也。

汪瑗:超然,无所顾虑之意。高举,犹远去也。保真,谓保全吾之天真,而不贪饕于功名富贵,以决性命之情也。

哫訾粟斯,言语琐碎貌。喔咿儒儿,勉强笑噱貌。二句谓以词色求媚于人也,曲尽小人之情。事妇人,盖以男子求媚于妇人之怜爱,以比小人求媚于权贵之眷顾也。

朱子谓指郑袖,非是。五臣曰:“谓谄君之所宠者。”意亦未尽。大抵此与下一节俱承上三段而言之,谄君自在其中矣。

或曰:岂可比人君于妇人乎?曰:孟子曰:“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且以寇雠比君,屈子之言又况爲泛论之词,而非直指君也。

抑何伤乎?此段言遗荣固宠以相反,疑而不能决者也。吉凶从违之意仿前,不赘。后段亦皆随文会意可也。

陈第:哫訾,心欲言而口若吃也。栗斯,身欲动而瞻若怯也。喔咿,强笑。儒儿,强语。事妇人皆非此不可,不则畏惮,而远拒之矣。所谓妇人,丈夫而女子者也。朱晦翁注谓郑袖,则嫌于斥矣。

且举国皆然,而何独袖之是目乎?

王夫之:高举,去位远恶人也。真,与贞同,正也。

哫,音足。訾,音赀。

哫訾,言有畏而不敢尽。栗斯,胁肩跼蹐畏得罪貌。喔咿,媚声。嚅儿,媚辞。

妇人,邪佞之人,无远虑而喜人媚己者。

林云铭:出世以全天性,强顔以奉官闱。

蒋骥:高举,亦退隐之意。哫訾,以言求媚也。

栗斯,饰爲小心之状。喔咿,欲言不言之貌。

儒,侏儒。儿,婴儿,皆柔媚之容也。

儒儿,洪注:喔咿嚅儿,皆强笑之貌。妇人,指郑袖言,以事妇人与高举对言者,举朝皆因事袖而进,舍是则惟有退隐而已。

胡文英:哫訾,小厌毁。栗斯,小怯止。

喔,小愕声。咿,小诧声。嚅,不然而相止之声。儿,然而欲转之声。

皆妇人恒态,故妇人喜之也,媚世以取贵。

陈本礼:“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出世养性。

哫訾,以言求媚也。栗斯,饰爲恐惧。

喔咿,欲言不言。儒,侏儒。

儿,婴儿。皆柔媚取悦之容。

事妇人,腆顔以奉宫闱。

其昶:哫訾栗斯四字爲一义,喔咿儒儿四字爲一义。

马茂元:哫訾,即趑趄,想前进又不敢前进的样子。儒儿,一作嚅儿,即嗫嚅,想説话又不敢説话的样子。

哫訾、栗斯两词同义,喔咿、儒儿两词同义,都是用来形容一种屈己从人的可耻作风。

胡念贻:“真”爲战国时习用的一个词。《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成玄英疏:“反本还源,复于真性。”《战国·齐策》:“归真反朴。”“真”,当即“真性”、“本真”之意。

姜亮夫:高举,退隐之意。保真,《楚辞》六见,除《远游》两言“真人”外,皆以爲真假之真,即“正”之借字也。

《説文》:“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从匕,从目从乙,乙,隐也,引所乘载也。”朱骏声曰:“六经无真字。《庄子·大宗师》‘而已反其真,而我犹爲人猗’,则真与人对举,许説盖自战国神仙家得之。

”其引申爲精诚,《渔父》注是也。《庄子·刻意》亦云:“能体纯素,谓之真人。”皆诚、正二字之训。

正、真同音,至《卜居》“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言保其真正诚信之质也。

《七谏·怨世》言:“谁使正其真是兮”;又《自悲》:“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慎”,《哀时命》云:“除秽累而反其真”,与正、是、慎同用,又与秽、累、反真对举,真义可知矣。哫訾,王逸注:“承顔色也。”洪《补》:“哫、促,并音足,唐本子禄切,訾音赀,哫訾,以言求媚也。”按哫訾犹言趑趄,倒言也。訾从此声,趑,从次声,古同部,之转爲趄,犹“足恭”之足,音沮也,于行曰趑趄,于言曰哫訾,于色曰戚施,义爲同类,音则同族矣。《方言》十:“忸怩,惭涩也,楚郢、江、湘之间谓之忸怩,或谓之咨。”郭注:“,子六反。咨,装伊反。

”则哫訾音正同嘁咨矣。《玉篇》:“咨,惭也。”《广雅》亦云:“忸尼,咨也。”咨同韵之变则爲戚施。

·北风·新台》“燕婉以求,得此戚施”,郑注:“戚施,面柔也。”郭注:“戚施之人,不能仰面,面柔之人常俯似之,亦以名云。”陈啓源《毛诗稽古篇》曰:“《尔雅》:‘遽除,口柔也;戚施,面柔也;夸毗,体柔也。’三者,曲尽小人狐媚之态。《周书》‘巧言令色’即面柔;便嬖,即体柔,……《论语》亦云‘巧言、令色、足恭’……三名而实一也。”按陈氏此解,可谓善爲比附,得其鳃理者矣。

此盖儒家常诫,即《论语·季氏》之“损者三友”也。《表记》引孔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叔师注:“哫訾,承顔色也”,亦即《诗》传笺、《尔雅》诸训“戚施”爲面柔以色下人之义。是南土用戚訾,至汉而音变爲咨,北土爲戚施,其音固源于一,而小有差池,此方言之常例也。栗斯,饬谨也。《卜居》:“将哫訾栗斯。”王逸注:“承顔色也。”洪《补》曰:“栗,谨敬也。斯,辞也。”按诸家説栗斯,亦不甚了,栗当作粟,读爲《管子·小问》“未敢自恃自命曰粟”之“粟”。注:“谨促之名也。”粟斯当即《广韵》三“烛粟”下之“憟斯”,盖亦娕之借字。《説文》:“娕,谨也,从女,束声。”读若谨敕数数,测角切。

史记·张丞相传》:“娖娖廉谨”,娖,当即娕之别称构,古书无用娖者。惟从束之字,多有谨敕之义。斯者,音尾助字,无实义。

(俞樾以爲即《説文·木部》)之“枥,樾。亦古禁止罪人之具”云云,此亦因声而造字也。其音则久存矣。

俞説见《俞楼杂纂》第二十四卷)喔咿,犹《东方朔传》之“咿樾”也,言辞不定之貌。今俗尚有此语。

儒儿,双音联绵词,以形容声音也者,强爲笑噱也。王逸注:“强笑噱也。”洪《补》曰:“嚅音儒,唲音儿,皆强笑之貌,一云……唲,曲从貌。”

朱季海:《方言·第十》:“忸怩,慙歰也。楚郢、江、湘之间谓之忸怩,或谓之咨”,郭《注》:“子六、庄伊二反。”“哫訾”即“咨”,其声同耳,(段氏《六书音均表》足声、戚声俱在幽部;或以足声入侯部,幽侯声近,古音多相出入也。訾、咨俱在脂部。)正楚语“慙歰”之谓矣。

此言承望顔色,以事妇人,故不胜忸怩尔。“栗斯”当从一本作“粟斯”,哫粟自爲韵(段《表》同在幽部,亦或以爲俱侯部字);洪氏《考异》云“一作慄”者,当云“一作憟”,《广韵·三烛》“粟”下有“憟”,云“斯”,是也。粟与透同(《説文》无透字,《新附》以爲秀声,古音当在幽部),斯是语词,朱子《楚辞集注》云:“斯,辞也。”得之(王氏《经传释词》“斯,犹然也”所释,与此义近)。“粟斯”,惊貌,亦楚言矣。

《方言·第二》:“獡、透(式六反),惊也。南楚凡相惊曰獡,或曰透”,郭云“皆惊貌”,是也。此言粟斯,老子》所谓“宠辱若惊”也。

〇《韩诗外传卷第九》:“夫凤凰之初起也,翾翾十步之雀,喔咿而笑之,及其升于高,一诎一信,展而云间,藩木之雀,超然自知不及远矣。”是笑曰喔咿,本象其声,言各有当,斯义非一端。察《韩诗》所言,与《卜居》之文,其笑则一,其所以笑,则相反矣。盖前者嗤笑,后者爲谄笑,然其爲“喔咿”则一也。《卜居》明言“以事妇人”,故王云:“强笑噱也。”洪引一説非也。于文“喔,鷄声也”(见《説文·口部》),人笑声亦或相似耳;如《外传》所云,咿止当作伊,直状其声,更无正字。苟如《章句》义,则咿本字当作哇,《説文·口部》:“哇,谄声也,从口,圭声,读若医。”许君云“谄声”,正王所谓“强笑噱”矣,圭声古音在支部,而读若“医”,则入脂部,与“咿”同声,是汝南读与楚言相应也。王念孙《古韵谱·支第十一》:《楚辞》出“訾、斯、咿、儿”,云:《卜居》:‘哫訾、栗斯、喔咿、儒儿’爲韵;‘突梯、滑稽、如脂、如韦’爲韵”,其实古本音惟斯、儿在支韵,王以梯、稽、脂、韦(见王《谱》:《脂第十三》)同韵律之,因谓此文訾、咿亦当与斯、儿爲一韵固是,然据咿、医同读,则楚音实在脂部,又《招隐士》以峨、漇、罢、悲爲韵,枚乘《七发》以溪韵飞、槐,《雉子斑》亦以雌韵雉,其声皆楚,而支、脂亦自相协,颇谓此八韵同部,俱当入脂,其读“斯、儿”如脂韵字,亦犹“哇”读若“医”耳。

聂石樵:真,同贞。保真,保全节操。

哫訾,阿谀奉承。栗斯,献媚的样子。

蒋天枢:保吾真,犹言“守吾正”,谓循行己本来道路。栗,战栗。

斯,语词。妇人,谓顷襄王所嬖宠姬。

《离骚》不言顷襄有嬖宠事,《天问》始有“负子肆情”语,岂屈原所遭遇者小人谗佞之外,尚有一干政之妇人?《淮南子·主术训》有“顷襄好色,不使风议,而民多昏乱”之语,则《卜居》所云爲实有之事。

王泗源:超然高举,不从俗富贵。

保真,不亏损其真。哫訾,双声字,以言语谄媚之貌。

栗斯,叠韵字,战栗貌。妇人,喻指工媚以获宠的人。

何剑熏:《山海经·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尾,文臂,马蹄,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又云:“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也。”郝懿行《注》:“《楚辞·卜居》云‘将哫訾粟斯’,王逸注云:‘承顔色也。’哫訾,即足訾,其音同,粟斯即竦斯,声之转。”故知作“栗”爲误字,“斯”也不得如朱熹定爲语词。“哫訾”、“粟斯”见《山海经》,他书未见有用之者。

既然爲鸟兽鸣声,则当与言有关。既然此“哫訾”见人则呼,“粟斯”见人则跃,亦与笑噱有关,惜不知其审。

汤炳正:哫訾,本传説中兽名,据説此兽,“见人则呼”。

栗斯,“栗”,当从一本作“粟”。

粟斯,本传説中鸟名,据説此鸟“见人则跃”。喔咿,本传説中兽名,据説此兽“善笑”。

儒儿:本传説中兽名,《吴都赋》称爲“子”,据説此兽“见人则笑”。以上四者并皆名词(并见《山海经·北山经》。

惟经文作“足訾”、“竦斯”、“幽鷃”、“山”,与此所用字皆一声之转,或同音异形),于此用作形容词,用以表一曲意奉迎、谄笑献媚的丑态。妇人,当指南后、郑袖之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