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鼎臑盈望,和致芳只。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09-10 19:47:4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2276页(2558字)

【集校】:

洪兴祖:鼎臑盈望,和致芳只。

校语:臑一作胹。《释文》作腩。腩,也。

朱熹:同洪本。

校语:臑一作胹,一作耎,一作腩。

黄省曾、朱多煃、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刘师培:《书钞》百四十二引鼎臑作臑。或昌歜之歜,与注不合。

何剑熏:“臑”字是。王逸训“臑”爲“熟”,乃“胹”字义。

《説文》:“胹,烂也。”“洏,煮熟也。”“,丸之熟也。”《左传·宣二年》:“宰夫胹蹯不熟”,杜预注:“胹,煮也。”非“胹”字义。“臑”,洪兴祖引《释文》作“腩”,云:“腩,也。

”亦非。“”爲肉羹,与此不协,故仍以“臑”爲是。

《説文》:“臑,臂矢也。”有误,当如《集韵》作“羊豕臂也。”故书“臑”字之用,皆是此义。如《礼记·少仪》:“其礼太牢,则以左肩臂臑折九箇。”《仪礼·乡饮酒礼》:“主人俎脊胁臂肺。”郑玄注:“凡牲前胫骨三,肩、臂、臑也。后胫骨二,膊、胳也。

”因此,肩、臂、臑都是动物前腿的三个部分。

“臑”,则爲其最美者。《淮南子·诠言训》:“周公殽,臑不收于前。”高诱注:“臑,前肩之美者。”可见臑爲畜类前腿最美好之部分,牛、羊、豕都可用,只是不能施之于人。

但此四句(啓涛按:指“五穀六仞,设菰粱只,鼎臑盈望,和致芳只”)仍然不能通顺。“五穀六仞”不可通,仞字作爲量词,虽五尺、六尺、七尺之异,但不得五穀如是之高。

此全爲不知“仞”爲借字,而将两项互相倒易。因此,出现了烦难,现在谨正之如下:“五穀盈望,设菰粱只。鼎臑六仞,和致芳只。”“五穀盈望”谓五穀满野,随处可见。“菰粱”,蒋实,一名雕胡,今名茭白,四川人叫作茭笋,以之造饭,甚美。

枚乘《七发》所谓雕胡之饭,粱,米之精者。“仞”假爲“染”,仞、染日母双声可通假。《吕氏春秋·当务》“具染而已。”高诱注:“染,豉酱也。”“豉酱”即今所谓酱油,川北人又叫豆油,用以腌肉或腌菜,不但味美,且能调色。六染,谓以酱油杂之再染之六,使腿臑色味俱美,故下文云:“和致芳只。”

。【集释】:

王逸:臑,熟。

致,致咸酸也。芳,椒姜也。言乃以小鼎镬臑熟羹臛,调和咸酸致芬芳,望之满案,有行列也。

朱熹:臑,熟也。

致,致咸酸也。芳谓椒姜也。

王夫之:臑,熟烹也。和致芳者,调和以尽香美也。

林云铭:鼎,镬中,所煮熟羹汤,满目一望皆是,极其多也。又调和之,致其芬芳。

蒋骥:臑,熟也。和致芳香,调和极其芳美也。

胡文英:臑,解见《招魂》。盈望,满望也。和致芳,加以椒桂姜榝之类也。

王闿运:臑当爲胹,熟也。望犹满也。

朱季海:《注》云:“臑,熟”,鼎熟盈望,文不成义,《释文》臑作腩,是也。

《齐民要术·炙法》有“腩(奴感切)炙”云:“羊、牛、麞、鹿肉皆得方寸脔切,葱白研令碎,和盐豉汁,仅令相淹,少是便炙,若汁多久渍,则肕。拨火开,痛逼火,迥转急炙,色白热食,含浆滑美。若举而复下,下而复上,膏尽肉干,不复中食。”又“肝炙”云:“牛、羊、肝皆得:长寸半,广五分,亦以葱、盐、豉汁腩之,以羊络肚脂裹,横穿炙之。

”又“腩炙法”:“肥鸭净治洗,去骨作脔,酒五合,酱汁五合,姜、葱、橘皮半合,豉汁五合,合和渍一炊久,便中炙。”是“腩”者,谓以葱、盐、豉汁渍之。《説文》无腩字,“肉部”有“”,云:“肉汁滓也,从肉,冘声。”《唐韵》:“他感切”,与“腩”音义皆通(腩、皆舌头音,南声字古音当在侵部,尤声字在谈部,侵、谈亦时相转矣),眈字本训“肉汁滓”,引申之:以诸汁渍肉,亦谓之“”,字又从南作“腩”,或《故书》本尔,亦或自是孳乳而作新名,即、腩爲古今字矣。上言鼎腩盈望,下言和致芳只,正谓调和之美,今本及《注》字作臑者,流俗不解鼎腩所谓,因探《招魂》“臑若芳些”句,而改之尔。《招魂》未尝言“腩”,而《大招》有之者,岂亦晚出之一证欤?腩本用诸炙,《招魂》但云“煎鸿些”,不言炙也。

《大招》乃云“炙鸹烝凫”,其言鼎腩则宜,疑怀、襄之世,楚不尚炙,而《大招》偁之者,亦足以见《大招》之作,与屈宋初不同时也。敦煌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残卷韵《卅三感》:“腩,奴感切,煮肉,亦作

”《广韵·四十八感》亦云:“腩,煮肉。”洪氏云:“腩,也。

”义皆从腩渍引申,此后来所名,不可以説《大招》。〇《招魂》:“臑若芳些”,《注》:“臑若,熟烂也,言取肥牛之腱,烂熟之。”臑一作胹;又“臛鼈炮羔”,《注》:“言复以饴蜜,胹鼈炮羔,令之烂熟,”胹,一作臑,《释文》作濡。是诸本自《释文》以降,“臑”、“胹”字颇错见,《注》皆以熟爲义(《释文》除“臑若”外,并不作“臑”、“胹”字)。

今谓此言“鼎臑”,以目鼎实之美者尔,与《招魂》所云,辞气本异,安得同训?《释文》本作腩字,殆校书者已觉其不安,故更旧文耳。寻《淮南·诠言训》:“周公散臑不收于前,钟鼓不解于县,以辅成王,而海内平。”《注》:“臑,前肩之美也。”当句正用此义。《大招》之文,与《淮南》故多相应也。知是前肩者,《説文·肉部》云:“臑,臂羊矢也。”章先生《小学答问》曰“《甲乙经》云:‘阴廉在羊矢下’,《素问三部九候论注》:‘肝脉在毛际外羊矢一寸半陷中五里之分,卧而取之’,是股内廉近阴处曰羊矢,爲汉晋人常语,迻以言臂内廉,则曰臂羊矢矣。”是臑本臂内廉之称,以言鼎实,则爲“前肩之美”者矣。

汤炳正:鼎臑,鼎食。臑,指煮熟之羹肴。

盈望,犹满眼。此言菜肴丰盛,犹《孟子》所谓“食前方丈”。

和致芳,调和之使其芬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