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题解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09-10 20:07:4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2362页(1228字)

王逸:《七谏》者,东方朔之所作也。

谏者,正也。谓陈法度以谏正君也。

古者人臣三谏不从,退而待放。屈原与楚同姓,无相去之义,故加爲《七谏》,慇懃之意,忠厚之节也。

或曰:《七谏》者,法天子有争臣七人也。东方朔追悯屈原,故作此辞,以述其志,所以昭忠信,矫曲朝也。

洪兴祖:昔枚乘作《七发》,傅毅作《七激》,张衡作《七辩》,崔骃作《七依》,曹植作《七啓》,张协作《七命》,皆《七谏》之类。李善云《七发》者,説七事以起发太子也。

犹《楚辞·七谏》之流。五臣云:七者,少阳之数,欲发阳明于君也。

前汉东方朔,字曼倩,爲太中大夫,免爲庶人,后常爲郎。上书自讼不得大官,欲求试用。

黄寿祺:东方朔的这篇《七谏》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模仿《九章》的,用代言体写成。《七谏》由七篇短组成。谏,规劝的意思。

汤炳正:《七谏》乃东方朔所作。

东方朔平生所作文辞,本传只及十二篇,并云“凡刘向所録朔书具是”,然其中无《七谏》,故此辞之作者颇引后人疑议。考《文选·文赋》李善注:“谢灵运《山居赋》曰:‘楚客放而《防露》作。’注曰:“楚人放逐,东方朔感江潭而作《七谏》。”然灵运有《七谏》有防露之言,遂以《七谏》爲《防露》也。据此,是《七谏》篇名,古人有据其内容而改称《防露》者。《七谏》有云:“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故谢灵运即以《防露》名之。今谓《七谏》曾不止一次提到楚卞和献玉遭刖事,如“悲楚人之和氏兮”一段、“和抱璞而泣血兮”一段。

因此颇疑本传中所举十二篇中的《责和氏璧》一篇,或即《七谏》之别名。古人之书聚散无常,刘向所録未必得其全。如《汉志》载“枚皋赋百二十篇”,而本传云“凡可读者百二十篇,其尤嫚戏不可读者尚数十篇”。而东方朔之书,《汉志》杂家虽列二十篇,而《诗赋略》竟缺载;又《汉书》本传赞引《诫子》一诗,亦不爲刘向所及。

《七谏》之义,王逸所谓“三谏不足而增爲七”及“天子有争臣七人”等説,不爲后人所取。李善、洪兴祖皆以爲乃枚乘《七发》之类。

然究其主旨、体制,皆不同。考《七谏》本诗,有《初放》等七章,与王褒、刘向诸人名《九怀》、《九叹》无异,其言“谏”者,或乃第七爲《谬谏》,即申诗人主文而谲谏,托诗以讽之义。

《七谏》之作,王逸以爲“东方朔追悯屈原,故作此辞,以述其志,所以昭忠信、矫曲朝也”。从《七谏》首句以“平生于国兮”引起,则王説可信。但观其乱辞云“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则悼屈之中亦或寓自伤之意焉。

王泗原:《七谏》,王逸以爲东方朔作,今姑乃旧题。

《本传》具载《答客难》、《非有先生论》而外,更列举其余篇目,结之曰:“凡刘向所録朔书具是矣。”并无《七谏》,《七谏》之作谁属,毋宁存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