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2429页(1141字)
【集校】:
黄省曾: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徃。
明繙宋本、朱多煃、庄允益:同洪本。
汤炳正:明芙容馆《章句》本、汲古阁《补注》本皆作“景云往”。但“往”字与上下句皆不叶韵。考《易·乾·文言》云:“云从龙,风从虎。”因此,《七谏》“龙举而景云往”之“往”字,或爲“从”字之形近而误,且作“从”则与上句“弹角而角动”之“动”字爲韵,皆在古韵东部。至于洪氏《补注》引《淮南子》“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属”,“属”与“从”同义。淮南与曼倩同时,并非互相抄袭,乃皆用古人成语耳。
曼倩作“从”不作“属”,合乎《周易》原文;而淮南作“属”则转爲东部入声屋部。(《楚辞类稿》)
何剑熏:李善《文选·文王宪集序注》引此句,正作“龙举而景云从”,当据改。
。【集释】:王逸:虎,阳物也。
谷风,阳气也。言虎悲啸而吟,则谷风至而应其类也。以言君修德行正,则百姓随而化也。
龙,介虫,阴物也。
景云,大云而有光者,云亦阴也。言神龙将举陞天,则景云覆而扶之,辅其类也。
言君好贤士,则英俊徃而并集也。
洪兴祖:《诗》云:习习谷风。
《易》曰:云从龙,风从虎。《新序》:孔子曰:虎啸而谷风起,龙兴而景云见。《淮南》曰: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属。注云:虎,土物也。
谷风,木风也。木生于土,故虎啸而谷风至。龙,水也,云生水,故龙举而景云属。
《管辂别传》云:徐季龙与辂共论,龙动则景云起,虎啸则谷风至。以爲火星者龙,参星者虎,火出则云应,参出则风到。此乃阴阳之感化,非龙虎之所致也。辂言:若以参星爲虎,则谷风更爲寒霜之风,非东风之名。是以龙者阳精,以潜爲阴,幽灵上通,和气感神,二物相扶,故能兴云。
夫虎者,阴精而居于阳,依木长啸,动于巽林,二数相感,故能运风,况龙有潜飞之化,虎有文明之变,招云召风,何足爲疑,季龙言:龙之在渊,不过一井之底。虎之悲啸,不过百步之中。
形气浅弱,所通者近,何能漂景云而驰东风?辂言:君不见阴阳燧在掌握之中,形不出手,乃上引太阳之火,下引太阴之水,嘘吸之闲,烟景以集,自然之道,无有远近。
王泗原:谷风,山谷之风。
洪注引《诗·邶·谷风》“习习谷风”爲解,非。
汤炳正:谷风,东风。景云,大云而有光者。二句谓物类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