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路幽蔽,道远忽兮。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618页(2658字)
【集校】:
司马迁:脩路幽拂兮,道忽兮。
洪兴祖:脩路幽蔽,道远忽兮。校语:《史记》蔽作拂。自“道远忽兮”以下有“曾唫恒悲兮,永歎兮。世旣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四句。
朱熹:脩路幽蔽,道忽兮。
校语:蔽,《史》作拂。此下《史》有“曾唫恒悲兮,永歎兮。
世旣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四句。
黄省曾:修路幽蔽兮,道忽兮。[按,黄本有“曾唫恒悲兮,永歎兮。
世旣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四句,无注。
]
明繙宋本:同朱本。校语同洪本。
朱多煃:修路幽蔽兮,道远忽兮。按语同黄本。
汪瑗:同洪本。
毛晋:同洪本。
校语:“曾吟恒悲”四句,逸本有之,又中间句下俱有兮字。
今从朱本。
庄允益:同黄本。按语亦同。
陈第:此下旧有“曾唫恒悲,永歎兮。世旣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四句,意与下文相混,今依考亭,削之。
戴震、汪梧凤:脩路幽茀,道远忽兮。
校语:茀,一作蔽,《史记》作拂。[按,“道远忽兮”下有《史记》所多之四句。]
闻一多:《史记》此下四句卽本书后文“曾伤爰哀,永歎喟兮,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四句之异文。朱本文从本书,次依《史记》,按之文义,最爲允洽。
当据以乙正。
(《史记》于下文又出“曾伤爰哀,永歎喟兮,世溷不可知,心不可谓兮”十八字,〔朱燮元本、大小雅堂本同。
〕王引之以爲后人据《楚辞》增入,而不知其文爲複出也。张文虎説同。
案《史记》“乱曰”以下,每句末皆有兮字,独此四句中两用兮字,与本书乱词之韵例适合,其爲后人据本书增入无疑。)
姜亮夫:蔽、拂盖一声之变,以文义审之,则作蔽爲长。又《史记》此下尚有“曾唫恒悲兮,永歎慨兮;世旣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四句。寅按:此卽下文“曾伤爰哀,永歎喟兮!世溷不吾知,心不可谓兮”四句之重。
而其文略异者,后文显爲后人窜入。当移置于此。
详后。
沈祖緜:幽蔽,《史记》作幽拂。《索隐》曰:《楚词》作幽蔽也。
吴孟复:“曾伤爰哀”四句原在“余何畏惧兮”下。《史记》于此处出“曾唫恒悲兮,永叹嘅兮!世旣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王引之谓卽此四句之异文(见《读书杂志》)。
极确。朱季海《楚辞解故》谓:“史公所録,实其旧第,故叙次秩然。”所见亦是,兹依朱説,移置于此。[按,指移于“道远忽兮”之后。
]
王泗原:这一下面,《史记》有“曾唫恒悲兮,永歎慨兮。世旣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四句二十一字,是衍文,涉下文“曾伤爰哀”以下四句而衍。
汤炳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此句下有“曾唫恒悲兮”四句,乃下文“曾伤爰哀”四句异文之羼于此者,当删。(《楚辞今注》)
。【集释】:王逸:修,长也。
言虽在湖泽之中,幽深蔽闇,道路甚远,且久长也。
汪瑗:路,卽进路北次之路也。
幽,僻也。蔽,翳也。道,亦路也。远,卽谓脩路。
忽,卽谓幽蔽也。此卽其所经者而赋之也。
陈第:而己之路则幽蔽超忽也。
黄文焕:瞪视沅湘之分流,睠念来投之脩路。
向幽蔽而尚隔者,今明现前矣。向遥远而迟行者,今忽焉已至矣。
江水逼人以死地矣,江声告人以死期矣。所云质正之盛心,文质之异彩,抚之深思已矣,俱无所用于世矣。
王夫之:忽,荒忽,不能达也。
窜于沅湘,去君日远,谗间蔽之,欲自白而无从。
林云铭:所迁又在汨之南,长途幽深蔽闇,今进路北次,忽然到此。
张诗:且所历之路甚长,幽僻蔽翳,辽远荒忽。
蒋骥:幽蔽远忽,卽杳杳默之意。行幽远之路。
戴震:茀,韦昭注《国语》云:草秽塞路爲茀。
是也。
胡文英:道,行也。长路而有善蔽其君者存,则吾行虽远,而亦忽焉至此矣。
刘梦鹏:幽拂,境暗也。远忽,道长也。
闻一多:幽蔽,谓林木掩翳。
姜亮夫:其道路之修长,至于幽深而蔽闇,其去郢之道,盖已远忽矣!远忽,犹言远极也。
刘永济:茀,音弗。幽茀,遮蔽也。
此二行言己所至之地,沅湘则水势汹涌,道途则幽蔽荒远,无生人之乐趣也。(《屈赋音注详解》)
杨胤宗:滔滔沅湘,茫茫洞庭,可与极游览之娱,而登高以望郢之龙门,欲求吾君警跸之所,而江涛浩渺,烟云山树,重重阻隔,固不可得而见也。
满腹烦寃,其谁告语?惟感寂寞伤神焉耳。
蒋天枢:脩,远也。蔽,塞也。脩路幽蔽,谓途远而障塞。
《史记》蔽作拂,义同。道旣远而又飘忽,喻卽使绕道远行,亦未易达也。
王泗原:忽,迷忽不辨路。《説文》:“忽,忘也。”“忘,不识也。”
何剑熏:蔽当训塞。
《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郑玄《注》:“蔽,塞也。”《韩非子·守道》:“道蔽天地。”旧《注》:“蔽,塞也。”(《楚辞拾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