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2061页(1303字)
【集校】:
《文选》尤本:离芳蔼之方壮兮,余委约而悲愁。
《文选》五臣本、六臣本:同尤本。
洪兴祖: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校语:萎,《文选》作委。
朱熹: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校语:萎,一作委。
黄省曾、朱多煃、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集释】:王逸:去己盛美之光容也。
身体疲病,而忧贫也。
吕向:芳蔼,盛貌。言离去芳盛之德、方壮之年,使余委弃而悲愁也。约,弃也。
洪兴祖:蔼,繁茂也,于盖切。萎,于爲切,草木枯也。
约,穷也。
朱熹:蔼,于盖反。
蔼,繁貌也。余,宋玉爲屈原之自余也。凡言“余”及“我”者,皆放此。萎,草木枯也。
约,穷也。
陈第:芳蔼,盛也。约,穷也。
屈复:余,宋玉爲三闾之自余也。
凡言余及我者,皆放此。萎,草木枯。
约,穷。梧楸,喻三闾之放;“去白日”二句,喻将死也。
四时平分而秋独堪悲者,百草萎露,梧楸离披,物之悲也。去白日而入长夜,离芳霭而即萎约,人之悲也。
〇一段,遭时堪悲也。
王闿运:芳霭,喻贤才也。
马茂元:芳霭,芳菲而繁盛,形容人的壮年。萎约,枯萎而约缩。这两句是説,壮盛之年已过,剩下的只是萎缩的体貌,悲愁的心情。
朱季海:又:“柯彷彿而萎黄。”《离骚》:“虽萎絶其亦何伤兮”,《注》:“萎,病也”,洪氏《补注》:“萎,草木枯死也。”平赋“萎絶”,犹玉赋“萎约”、“萎黄”,盖楚语如是。王云“萎,病也”者,《説文·艸部》:“萎,食牛也”,非其义;字当借爲“”,《歹部》:“,病也”,是也。“萎黄”:“萎”一作“”,与《説文》合,正用其本字尔。
寻慧琳《大藏音义七十六》引《仓颉篇》:“萎黄,病也(见陶方琦《补本》),是“萎絶”、“萎约”、“萎黄”,俱谓病也。楚言:病谓之萎,自人通于草木,初无异辞;洪氏必依草本爲义,是犹囿于偏旁,故失之拘觑矣。《释诂》:“虺颓、玄黄,病也。”郭《注》:“虺颓、玄黄,皆人病之通名,而説者便谓之马病,失其义也”,郝氏《义疏》引《易》:“其血玄黄”,《诗》:“何草不黄”,《素问》:“黄如蟹腹”,《史记·扁鹊仓公传》:“望之杀然黄”,以申成郭义,皆是也。然病谓之黄,自人以通于草木,又不独见于萎黄而已。
蒋天枢:离,亦去也。
约,穷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