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全息律

书籍: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09-11 02:31:46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773页(2731字)

1973年山东大学张颖清发现了一个新的微针系统,即人体第2掌骨侧穴位群。

这一微针系统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医疗效果。他对1560个病例及的穴位分布及化学物质的分布情况作了分析后发现,生物体上穴位的分布规律与生物体上独立部位上的穴位分布规律十分相似。相对独立部位上的穴位分布规律是整体上穴位分布图的成比例缩影。这种现象张颖清称之为“穴位分布全息律”。

在穴位全息律的基础上,他又发现任何生物体上相对独立部分上的物质分布规律也是整体上物质分布规律的成比例的缩影,他把整体与部分上物质分布规律的相似性称为“生物全息律”。

1980年的《潜科学》和1981年的《自然杂志》分别发表了《生物全息律》的论文,1981年在《自然辩证法通讯》上发表了《生物全息现象》。

1983年、1984年、1985年和1987年分别在内蒙古、山东、福建召开了全国性的生物全息律学术讨论会,标志着生物学中的一个新分支学科在中国诞生。中国汪德耀教授认为,经典生物学是从生物的宏观层次研究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的;分子生物学是从生物的微观层次研究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的;全息生物学则从生物的中间层次研究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生物个体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全息相关规律,填补了生物学层次研究的空白。是理论生物学和应用生物学一个重要研究成果。

打破了生物个体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绝对界限,是生物个体的进化论。在第4次全国性的生物全息律讨论会上,张颖清又率先提出了“全息胚”的新概念,认为无论是动物的体细胞,还是植物的体细胞,都具有潜在的发育成新个体的能力,或者叫做体细胞的全能性。这种全能性不一定要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即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才能够得到体现,或者在核移植时才能得到体现。

体细胞的全能性在动植物的个体本体上,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也有所表现。动植物个体本体是最好的天然培养基,动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也并不是被闲置而不用的,而是每时每刻都在表现着。

虽然这种自主发育通常在亲体的个体本体上不能进行到发育的最后阶段,成为一个完整的新个体,但却毕竟在向着新个体发育着。通常动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器官和部分的发生,其实不仅仅是整体的分化,即各个相对独立部分的特化过程,而且还有各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的自主发育过程。

并且,自主发育过程是基本的过程,而特化却是建立在这种自主发育过程的基础之上的。特化是在自主发育过程中才发生的。

没有相对独立的部分自单个体细胞开始向新个体的自主发育,也就没有这一相对独立的部分的特化。在动物学中,所谓胚胎就是从卵裂起到出卵壳或脱离母体前的正在发育的动物。

在通常情况下,一提到胚胎,就会使人想到母腹中的胎儿,在植物学中,胚胎是指种子或颈卵器内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幼体。在某些被子植物,可由胚囊中未受精的卵、反足细胞和助细胞。

甚至蕨类植物原叶体的营养细胞发育成胚。在这些情况下,胚胎通常是能够发育成熟个体的发育单位。

为了概括能够发育成新个体的发育单位和那些通常不能发育成新个体而只处于向着新个体发育的某个阶段上的发育单位,张颖清提出了“全息胚”这个新名词。全息胚中的“胚”这个词体现了全息胚是一个发育单位,体现着全息胚与原来意义上的胚胎有着本质上相同的性质;“全息”一词又使全息胚与原来意义上的胚胎有所区别。全息胚是生物体上处于某个发育阶段的特化的胚胎。

全息胚的标志是,在结构和功能上,全息胚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着相对明确的边界,而又有着内部的相对完整性。

自从“全息胚”这个新名词提出以后,生物全息律就完整地表达为:生物体上一个全息胚的各个部位都分别在整体或其他全息胚上有各自的对应部位;全息胚的一个部位,相对于该全息胚的其它部位,与整体或其他全息胚上其所对应的部位生物学性质相似程度较大;各部位在-全息胚的分布规律与各对应部位在整体或其他全息胚的分布规律相同;在生长轴线连续的两个全息胚,生物学性质相似程度最大的两瑞总是处于相隔最远的位置,从而总是对立的两极联在一起。

张颖清认为,全息胚是生物体上处于向着新个体发育的某个阶段的特化的胚胎。

全息胚具有15种性质:发育性;滞育性;生长性;发育的重演性;发育的镶嵌性;调整性;加成性;发育程度低于整体性;结构的可简化性;自律性;极性;遗传性;变异性;多型性;全息胚间联系的多样性。研究全息胚这些生命现象的科学就称为全息生物学。

1990年在新加坡召开了第1届国际全息生物学术讨论会,1992年在挪威首都奥斯洛召开了第2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

全息生物学的研究,不断深化了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它还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人参自古以来都是以根入药,茎叶花果都不被重视,人们误认为只有人参的根才会含有较多的药用成分——人参皂甙。根据全息生物学原理,人参的茎叶花果和根一样,都是全息胚,人参根里的人参皂甙,茎叶花果里也会有这种成分。

分析研究证明,人参皂甙在茎叶花果内的含量,有的比根还高,应很好地开发利用。生活在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很多早已灭绝,人们常常只能在地层中找到它们一些残缺不全的化石。全息生物学指出,高发育程度的全息胚,都是整体的缩影,这样,古生物学家也就可以依据化石所提供的部分全息胚来研究整体的形态,再现古生物整体的面目。在农业生产上,应用全息生物学的原理进行定域选种,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

玉米果穗结在植株的中间,作为整体的缩影,玉米穗这个全息胚,就会是中部的籽粒长得最好,所以用中部籽粒作种用玉米,就能增产。全息生物学不仅使中国历史悠久的针灸疗法有了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给医学增添了一种新的诊疗法——生物全息诊疗法。

全息生物学认为,癌是滞育在卵裂期或桑椹期发育阶段的全息胚,从而提出了新的治癌战略:促进癌细胞的分化和发育以突破滞点,使癌细胞的发育穿出发育时间轴上的癌区而正常化。安全有效的全息胚分化促进剂这样的抗癌药物系列将为征服癌症开创新局面。

山东医科大学李莱田根据全息生物学原理研究成功的“全息诊疗仪”,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15届新发明展览会上获得了金牌奖,张颖清制成的“全息诊断仪”获得1988年北京国际发明展览银牌奖和第80届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的最高奖——巴黎市政府大奖。

全息生物学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发现,然而,这一学科的出现较晚还应该组织力量在诸多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上海农学院潘重光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