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属综合分类

书籍: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09-11 02:47:30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1054页(3303字)

本属由林奈(Linnaeus)建立于1753年,隶属于伞形科前胡族。

由于其形态变异较大,历来对属的范围大小有不同的处理和看法,曾先后从本属分出若干个小属,如古当归属、柳叶芹属、山芹属和高山芹属。在近代的植物志着作中,仍存在“广义、大属”和“狭义、小属”两种观点。

当归属植物多学科综合分类,是应用近代植物学各分支学科,如形态解剖学、孢粉学、细胞学、遗传学和植物化学等研究手段来探讨种类划分、亲缘关系、属的分合和系统等分类问题的。广义的当归属全世界约100种,主要分布于东亚和北美。

在东亚的种类中,我国约占一半,近37种。因此,开展我国当归属多学科综合分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东亚地区当归属的系统分类研究,并为东亚、北美植物区系的亲缘关系提供更为丰富的例证。同时,为当归属药用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当归属植物是伞形科中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大属之一。

据袁昌齐等(1988)整理记载,我国近37种当归属植物中,约23种可供药用。在围绕药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开展了从原植物本草考证、分类鉴定、有效成分分离提取、药理到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一系列研究工作。在本草考证方面,黄胜白、陈重明等(1988)考证了中药当归的原植物为当归。宋万志等(1965)考证了白芷的原植物为白芷。

在有效成分分离提取上,中国23种当归药用植物中,有17种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当归为例,根含挥发油,主要为单萜和倍半萜,特殊香气成分为亚丁基苯酞(约占11.3%),另含藁本内酯(约47%)、苯戊酮邻羧酸、阿魏酸、烟酸、丁二酸、棕榈酸、当归芳酮、尿嘧啶、香荆芥酚蔗糖(约40%)以及13种氨基酸等药用成分或营养成分。

药理上,不同提取物对人体子宫分别有兴奋或抑制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抗心律不齐、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他尚有保肝、镇痛、镇静和抗菌消炎等作用。在栽培方面,当归为低温长日照发育类型,宜栽植于海拔2200~2900m土质肥沃疏松的坡地,其种子在室温下一年即失去发芽力,发芽最适温度约为20℃。

在生产上,早抽薹是影响当归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已着手从改进育苗技术、降低“栽子”含糖量、提高含氮量和把栽子贮藏温度降至0℃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决。

当归属多学科综合分类伴随着该属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围绕着近缘小属的分合和种类划分而逐步发展起来。

1966年,尼科诺夫(G.K.Vikonov)等研究了远东地区当归及近缘小属15个种果实的香豆素总含量,根据含量高低分为两类:高山芹属植物为含量高的第1类,柳叶芹属植物和山芹属植物为含量低的第2类,当归属植物则跨两类。1968年,诺兹等(E.G.Zog)研究了当归及近缘小属18个种香豆素成分及含量,并结合形态特征把当归属3个种归入山芹属,2个种归入高山芹属。

1986年.哈博等(J.B.Harborne)报道,中国东北地区山芹属植物在叶和果实中存在丰富的香豆素成分,而当归属植物在这些部位的香豆素却较为贫乏,他又结合山芹属植物果实结构和花粉形态的特殊性,支持将山芹属独立的观点。显然,这个研究中关于山芹属植物果实香豆素含量的高低与尼科诺夫等的研究不完全符合,可能因各自依据的种类和研究手段的差异所造成。

1969年,皮麦洛夫(M.G.Pimenov)根据果实形态等26个性状在属内的分布,用数学分类和原始的分支分类两种方法对比研究,把前苏联广义的当归属分为3个亚属9个组13个亚组。1970年,又根据16个种的叶柄解剖,探讨了叶柄解剖的类型、演化关系和系统学价值。

1977年,古特雷兹·布斯迪罗(M.Gutierreg-Bustillo)根据当归属6种、古当归属3种的果实解剖,比较了两个属植物背棱和侧棱的形态、油管数目、位置和形状、维管束数目、中果皮木质化程度等特征,支持古当归属独立的观点。1981年.迪托索(J.M.Ditomaso)在系统比较美加州北部当归属89个居群外部形态、幼苗和叶柄解剖等性状形态变异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分布把89个居群划分为5个种,作出了较为合理的分类处理。1984年,秦慧贞等观察了我国当归属(广义)34种的果实解剖,也支持近缘小属的独立并认为当归属植物具有比较原始的解剖学特征,其他小属植物可能分别与当归属的某些种类有共同的祖先。

1987年,陈晓亚等根据紫花前胡和朝鲜当归在一般形态、叶柄解剖、气孔类型和根部香豆素成分等方面的相似性,支持紫花前胡从前胡属Peucedanum分出,归属于当归属并成立紫花前胡组的分类观点。1990年,王年鹤综合本属植物所含香豆素的分布类型及合成途径,把当归属分为3个类型:Ⅰ类只含较高进化类型的线型呋喃香豆素;Ⅱ类含演化高的线型呋喃香豆素和演化较低的角型呋喃香豆素;Ⅲ类含演化高的线型呋喃香豆素和角型吡喃香豆素。这对当归属下组的划分有一定意义。

对当归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也是多学科综合分类的有力工具之一,发展较快。到1990年为止,全世界已报道了约78种当归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绝大部分种类为n=11的2倍体植物。

1974~1977年,秦野一彦等(K.Hatano)先后报道了日本13种当归的核型,并据核型相似性程度分为6个类型,发现狭叶当归(A.anomala)为异源多倍体复合体;深入研究了东当归(A.acutiloba)种群复合体的核型和杂交亲和性,从而推测某些变种间可能的演化关系,并观察了不同杂交组合F1的可孕性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提出染色体畸变可能是东当归种内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1975~1978年,荒野久男等(H.Arano)报道了日本12种当归和2种山芹的核型,指出紫花前胡和毛当归(A.pubescens)在核型上的相似性。山芹(O.sieboldi)的核型极不对称,标志着较高的演化水平。1981~1991年,潘泽惠等先后报道了国产当归属16种的染色体数目和13个种的染色体核型,并首次报道了n=9这个基数。

根据核型的不对称性程度和外部形态,分析了各种类的演化水平,结合四川当归属种类及地理分布,提出四川地区可能是该属植物的原始中心和演化中心之一。

上述各项研究对探讨当归属的植物系统分类和演化仅在各分支领域内提供有价值的资料,还欠系统和完整,尚需各分支学科进一步配合,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各种类的综合研究,特别是东亚-北美和中国-日本共有种的综合研究,并逐步深入到居群变异和演化途径上。

在研究手段方面,除常规的化学成分和核型分析外,需注意蛋白质、同工酶分析和染色体分带甚至分子生物学等各项新技术的应用,使当归属植物多学科综合分类这个较为活跃的领域在对各分支学科的不断综合中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Pimenov M G.Prir Otd Biol.1970,75(3):66~76

2 Arano H,et al.La Kromosomo,1979,2(15-16):417~426

3 袁昌齐,等.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论文集.1983,1~17

4 秦慧贞,等.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论文集.1984~1985,6~12

5 Harbone J B,et al.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1986,14(1):81~83

6 潘泽惠,等.植物分类学报,1991,29(5):431~438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潘泽惠研究员撰;佘孟兰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