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染色体高分辨显带研究

书籍: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09-11 02:48:06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1064页(2974字)

染色体高分辨显带(CHRB)指通过某种处理,获得细胞有丝分裂早期(晚前期、前中期和早中期)染色体,此时期的染色体较常规方法获得的中后期染色体细而长,可得到更多更细的显带带纹,从而提高人类对染色体结构研究的分辨力。

哺乳动物染色体高分辨显带的技术建立与研究是哺乳动物细胞遗传学的一项突破,大大提高人类对染色体形态结构在细胞水平上的分析能力。它对于动物染色体结构细微异常的诊断,研究动物染色体的进化,分析种间染色体带型同源性,探讨动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基因精确定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技术的中心是获得早期细胞分裂相染色体。

1938年莱文(Levan)首先把纺缍体阻断剂秋水仙素引入到细胞收集。

秋水仙素和乙酰甲基秋水仙碱仍为中后期细胞收集时广泛采用的化学物质。利用秋水仙素或乙酰甲基秋水仙碱短时间和低浓度处理也可获得少量的长而细的前期或前中期染色体。

1976年犹尼斯(J.JYunis)等采用氨甲喋呤(MTX),1978年维埃加斯-佩克尼奥(E.Viegas-pequignot)利用高剂量胸腺嘧啶脱氧核苷,1981年达特里劳克斯(B.Dutrillaux)等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BUdR)诱导细胞分裂S期阻断,然后结合阻断解除进行哺乳动物细胞同步化培养,根据培养条件,S期阻断剂以及阻断解除和染色技术,获得高分辨G带、R带或在同一标本片上显示高分辨G和R带。1981年戈亚纳斯(V.J.Goyanes)1984年艾柯奇(T.Ikeuchi),1983年松原,1983年伦内(M.RФnne)和1981年于汝粱(R.L.Yu)等分别建立了BRdU-Hoechst33258,溴化乙锭,吖啶橙,脱氧腺苷-脱氧胸苷簇(dA-dT clusters)和放线菌素(AMD)等干扰染色体正常凝缩的物质,进行非同步化细胞培养,获得高分辨染色体的方法。

1984年西乌利斯(A.Maciulis)等提出了马前中期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和模式图,马前中期高分辨染色体G带核型所包含的带数与Reading会议标准核型相比,带的数量由442条增加到852条。

他们还对马前中期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中每条染色体的带型逐一做了详细描述。1985年,罗马戈纳诺(A.Romagnano)等还对马高分辨染色体R带进行了研究。1985年,贝拉尔迪诺(D.Di.Berardino)等由前中期分裂相获得的高分辨RBA带核型以及模式图。

牛前中期水平单套染色体带数可达521条,183(35.1%)为阳性,257(49.3%)为阴性和81(15.6%)为可变带。前中期带数约比早中期多50%。

他们还与牛的标准G带模式图(显示310条带)作以比较,发现前中期带数比其多约70%。

1981年,陈文元等采用MTX或TdR细胞同步化技术制备了前期染色体标本,提出了中国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模式图,家猪高分辨单套染色体带数为444条。

7个中国家猪品种未发现高分辨G带和R带带型有明显差异。1987年,伦内等人提出家猪前中期R带核型,并对染色体进行了光度测定,制定了400条带水平模式图。

1991年耶尔勒(M.Yerle)利用氨甲喋呤诱导同步化法进行家猪高分辨GTG带研究,提出了539条带的模式图。1989年,门什厄尔(S.H.Mensher)制作了绵高分辨G带核型标本,但未绘制模式图。

作者未介绍高分辨染色体标本的分裂时期和带数。同年,门什厄尔等还提出山羊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和367条带水平模式图。他们还详细叙述了每条高分辨染色体的带型特征。1987年,贝拉尔迪诺等获得山羊前中期高分辨染色体R带核型,山羊前中期单套染色体带数约为510条,187条(36.7%)阳性带,251条(49.2%)阴性带和72条(14.1%)可变带。

1984年,陈宜峰等对恒河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晚前、前中、早中和中中期染色体进行了G带研究,并绘制了恒河猴前中期和中中期染色体的G带模式图,结果表明晚前期染色体的带数大约600条带,中中期有287条带,而前中期和早中期染色体带数则居于上两者之间。1987年,耶尔勒等获得家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和模式图,单套晚前期染色体有622条带,他们发现,在许多染色体中,中期时作为参照的界标带而在晚前期不清楚。所以,有的中期的界标带对于识别早期染色体不能再作为参照。例如:1q2.1浅带。对于某些染色体,同一带在中期和晚前期保持一致,例如:16q2.1.1。1988年,波尔森(BirgerStrandbyPoulsen)等提出了家兔染色体高分辨R带核型和492条带的模式图,205条(42%)为阳性带,210条(43%)为阴性带和77条(15%)中性强度带。

1989年,佐藤(H.Satoh)等利用高分辨染色体技术获得挪威正常大早中期染色体高分辨G带和Q带核型,达到457条带水平。他们结合G带和Q带分别绘制了300条和400条带水平模式图。

1987年,伦内等提出了525条带水平的褐家鼠高分辨染色体G带核型和模式图。大约223条(43%)为阳性带,149条(28%)为阴性带和152条(29%)为中性强度R带。1987年,索耶(effreyR.Sawyer)等制作了DBA/2小鼠晚前期高分辨染色体G带模式图。晚前期染色体的带数为中中期(230条)的两倍多,达到500条带水平。

他们还对小鼠晚前期中每条染色体的G带带型进行了详细描述,无疑对小鼠的高分辨染色体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哺乳动物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方法是在借鉴人类染色体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行染色体高分辨显带研究的哺乳动物种类还很有限,至今尚未建立有关哺乳动物染色体高分辨显带的国际标准认化体制。

因此,应进一步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l Di Berardino D,et al.Cytogenet CellGenet,1985,39:136~139

2 Jeffery Sawyer R,et al.Chromosoma(Berl),1987,95:350~358

3 Mogens RФnne.J Dairg Sci.,1989,72:1363~1377

4 Mensher S H,et al.The Journal of Heredity,1989,80(2):150~155

5 李来记.遗传,1991,6:38~40

6 陈文元,等,遗传学报,1991,18:2,120~126

7 MYerle,et al.Cytogenet Cell Genet,1991,56:45~47

(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李来记撰;祖国庸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