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肺

书籍: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09-11 02:52:13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1132页(3568字)

又称霉草尘肺,是由吸入发霉草料或谷物粉尘所引起的一类肺部疾病,是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最常见的典型代表。

本病自1932年Campbell首次报告,1944年Pickles称之为“农民肺”以来,已在世界范围引起广泛重视,陆续有许多研究报道和综述。本病在美国高发地区占农业人口的3%~5%,在英国则高达8.6%~9.6%。

1964年以来,英国已把此病列为职业病而给予补偿。

国外,1958年才开始有农民肺的病理报道。

70年代曾报告,由于吸入发霉草料所致的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也见于类动物。中国是农业大国,但有关资料报道很少。车东瑗等1982年首次报告1例慢性农民肺患者尸解病例,并进而调查湖南省洪湖县380例农民,农民肺发病率为5.26%,加上许多可疑病例,估计实际发病率远高于此数。

农民肺的病因已相当清楚,主要为致病真菌。

在英国以微小多孢子菌和嗜热放线菌为主;在美国至少有5种放线菌,芬兰报告有6种放线菌的11种真菌与农民肺发病相关。

中国车东瑗等(1986)从患者痰液中分离培养出高温放线菌48株,其中4个代表株分别在家肺内复制出典型的急性的和慢性的农民肺病变。在潮湿地区,气温适宜,贮藏的干草或谷物产热而又通风不良的条件下,以30℃~60℃最利于嗜热真菌大量繁殖。Gregory(1964)发现霉草所含孢子高达1000×106/g。

Lancey(1964)报告,某农场室内空气中霉菌孢子高达16×108/m3。在此种环境条件下工作的农民,每分钟沉积在肺组织内的孢子数可达0.75×106。农民大量吸入这种霉草粉尘几小时后就可发病,以冬季和早春多发,41~60岁男性农民最多受害,甚至可发生局部地区的暴发流行。

农民肺的发病机理主要是Ⅲ型变态反应。

第1次吸入霉草抗原致敏的患者,体内产生以IgG为主的沉淀素抗体;再次吸入霉草尘后在肺组织内形成抗原-抗体-补体免疫复合物,主要沉积在肺泡腔和肺泡壁内,甚至沉积在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内,伴随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炎性渗出,致强烈的肺泡炎或细支气管肺泡炎和肺实质损伤改变。研究发现,多数病人体内可检出沉淀素抗体,霉草浸出液皮内试验呈阳性反应;Pepys(1965)用微小多孢子菌浸出液给病人吸入激发试验可以引起疾病发作,且在肺的病变部位查到微小多孢子菌的孢子及免疫复合物和C3沉积。

在反复发作的慢性病例,肺内T细胞总数明显增多,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典型肉芽肿成分,揭示Ⅳ型细胞免疫反应的参与。

本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临床病例约1/3为急性,2/3为慢性。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急性期者往往在接触霉草后4~12小时发病,出现发热、寒颤、不适、咳嗽,多伴胸闷、气急,严重者可有紫绀、心动过速、两肺湿罗音和喘息表现。X线检查急性期者肺呈细小斑片状或大片状浸润影,反复接触者晚期则出现广泛的不规则条索影,乃至蜂窝肺的影象。肺功能多显示顺应性降低、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障碍。

重症者往往于晚期合并肺心病和心衰竭。

农民肺在病理上也相应地分为急性期(包括亚急性)和慢性期。

急性期 资料多来自肺活检或动物实验。肺泡炎表现为肺泡腔内浆液充填(肺水肿),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肺泡壁充血,伴单核细胞浸润,致肺泡隔肥厚。Barrowcliff(1968)报告1例:17岁男性患者,吸入霉草粉尘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症,12天内死亡。

尸解发现,两肺膨胀,切面全肺散在粟粒样细小结节,扪之实感;镜下,小叶中心性急性细支气管肺胞炎,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渗出细胞含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肺泡隔毛细血管内有血小板纤维素性血栓形成。死者血清学检出抗微小多孢子菌的沉淀素抗体。

作者认为病变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的表现。肺水肿一般于1~2周内消退。

此时病理特征更加显着:(1)上皮样肉芽肿最具特征(急性肉芽肿性肺炎),呈非干酪坏死性小结节,酷似结节病所见,两肺散在,形态不规则,但肺的基本结构仍保存。肉芽肿由上皮样细胞、郎罕氏细胞或异物巨细胞构成,外周为淋巴细胞所围绕。

有的巨细胞内可见双折射异物颗粒或针形裂隙,其性质有认为可能是霉草尘内的植物性颗粒或结晶物。Seal等(1968)认为,上皮样肉芽肿可在急性发病3周内形成,1年左右消退,皮质激素治疗可加速其消散。(2)肺泡腔内大量巨噬细胞浸润,并形成泡沫细胞,类似脱屑性间质性肺炎的改变。(3)有的病例肺泡隔内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显着,须与淋巴细胞型间质性肺炎相区别。

(4)终末支气管和呼吸细支气管往往受累(此有助于与它型间质性肺炎相区别),管壁肉芽肿性病变突入管腔,可致气道闭塞。同时伴气道粘膜的炎性改变,甚至坏死、脱落,溃疡形成。

此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本病的常见特征之一,但因受累细支气管数量不多,故一般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不明显。此外,肺组织内还可见到过敏性血管炎、细支气管周围炎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生等改变。

慢性期:多数病例由反复急性发作进展到慢性期,也有不少病例可长期低浓度吸入霉草尘导致慢性进行性疾病,而无明显的急性期。慢性期病变主要呈全肺程度不等的非特异性弥漫性纤维化或肺硬化和蜂房肺。

眼观,两肺胸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切面出现粗细不等的灰白色纤维索条或网架,其中散插大小不等的实性硬结,余肺往往气肿和细小支气管扩张,严重者即呈蜂房样外观。镜下,全肺弥漫性胶原纤维化,主要在肺泡隔、终末支气管和呼吸细支气管周围及血管周围,导致正常结构毁坏。局部肺组织内,特别是纤维化明显区段内,常可见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和淋巴滤泡形成。含双折射颗粒的异物巨细胞亦常见。

多数病人因继发肺动脉高压,肺内血管发生相应的病变,即肌型肺动脉和细小动脉肌层显着肥厚,内膜纤维增生,管腔狭窄。国内报告的1例慢性农民肺,除纤维化病变外,在呼吸细支气管和肺组织内查见异物肉芽肿散在分布;心重720g,右心室壁极度肥厚。

本病诊断依据:(1)霉草或谷尘接触史;(2)典型的临床表现;(3)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4)血清沉淀素凝集试验阳性;(5)肺活检可见典型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或肉芽肿性间质性肺炎改变。急性期须与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变应性支气管哮喘相鉴别;慢性期须与其它型弥漫性肺纤维化相鉴别。

职业史、病因学和免疫学检查为确诊的必要条件。症状严重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明显。预防措施主要在于防止谷草发霉和与之脱离接触。

【参考文献】:

1 Seal RMG. Pathology of the acute and chronic stages of farmer's lung,Thorax, 1968,23:451~468

2 Pepys J. ,Hypersensitivity diseases of the lung due to fungi and organic dusts,Basel: Karger, 1969

3 Spencer H. Pathology of the lung,Oxford :Pergamon press, 1977,l(3):440~443

4 Parkes W R. Occupational lung disorders ,London;Butter-worths ,1982,359~414

5 Morgan W K C , Seaton A. Occupatioal lung diseases,Philadelphia :Saunders, 1984,589 ~ 590

6 车东瑗,等.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86,1:36~42

7 赴呜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肺病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101

8 李洪洋.环境病理学,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1,209~217

(华西医科大学郑志仁教授撰;李洪洋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