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断扭转疗法

书籍: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09-11 02:55:47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1193页(1809字)

系指针对疾病的特定病程阶段明显的或潜在的自然发展趋向,采用一定的治疗措施加以截断,从而扭转病势,使其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截断扭转”疗法由姜春华于1978年正式提出。他针对叶天士所创立的卫气营血的温病传变规律以及“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等治疗原则,结合临床诊疗实际,认为叶氏虽然已揭示了温病的发展规律,但没有掌握温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于是提出治温病要使用截断扭转疗法,即在温病的初起时使用苦寒清解之剂以阻遏病势,扭转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使温病在初起阶段即被消灭,不必拘泥于叶氏的定论。并举肠伤寒与大叶性肺炎为例,认为治肠伤寒,不必分卫气营血步骤,开始即用大黄、黄芩、黄连;治大叶性肺炎,不用卫分气分之说,初则以腥草、鸭跖草之类清热解毒,疗效均很高。

此说一出,即引起中医界的强烈反响,或褒或贬,不一而足。以沈仲圭为代表的反对者的主要观点是:姜氏斥叶氏能识温病,而不能治温病之论有失公允,并强调温病初起即用苦寒沉降之品有悖温病分阶段辨证论治的精神。

同时,重申隶属于湿温范畴的肠伤寒,初起绝不可舍上焦而治下焦,径用苦寒沉降,郁遏病邪;隶属于风温范畴的大叶性肺炎,初起又“必须宣透”,切不可过用寒凉,影响气机。且以《中医辞典》所载颇似截断方药的时下习用的“感冒退热冲剂”,用治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无论风热、风寒效均不佳为例以说明之。然而以蒋振华为代表的赞成者,则从不同的角度举例证实,温病早期使用苦寒清解之类方药,确实有助于截断温病的传变,扭转病势发展,提高温病的治疗效果,而在使用过程中并未发现影响病邪宣透的弊端,并在其方药应用的具体形式上有所改进和发展,如采用多剂型、多途径的给药以有效地针对温病传变迅速的特点,把住气分关。随着争鸣的展开和时间的推移,这一疗法已成为外感热病的常用治法。

张笑平认为,截断扭转疗法实属中医度势论治派生而出的一种逆势治法,此法合之为一,分之又当为二,即截断与扭转实为有着一定差异的两种治疗方法,其差异就在于具体疾病所呈自然发展趋势的表现程度存在隐显之别,由此分别所生治法的立足点则有防、治之异,即扭转疗法是指借某种针锋相对的治疗方法和措施来扭转具体疾病已经出现的明显发展趋势;截断疗法是指借某种寓防于治、防治结合的方法和措施来阻断具体疾病即将出现的潜在发展趋势(这里所说的潜在发展趋势,乃指从脏腑间生克制化关系所引出的定向转变),从而在理论上将截断扭转疗法归属于中医“逆势论治”范畴,并与“顺势论治”一起,纳入中医的度势论治学说。

综上所述,“截断扭转疗法”已被中医界承认和采用,目前该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对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治疗。

但单纯地运用传统的脏腑气血、六经和卫气营血等辨证理论已不能适应当前临床的实际需要。故此,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中西医结合方法,深入探讨不同病种的病理变化和发展转变的规律,寻找针对某一病种的特效方药或系列方药,以及有效剂型和给药途径,使之能迅速阻遏病势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截断扭转疗法”进一步研究和深化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姜春华.新医药学杂志,1978,8:8~13

2 沈仲圭.新医药学杂志,1978,11;6

3 姜春华.新医药学杂志,1978,12:3

4 萧康伯.新医药学杂志,1979,3:15

5 向柏森.新医药学杂志,1979,3:16

6 杜树明.中医杂志,1987,7:69~70

7 蒋振华.新医药学杂志,1979,3:14~15

8 张笑平.江西中医药,1988,1:39

9 张笑平,主编.现代中医各家学说.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23~26

(安徽中医学院张笑平教授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