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疗法

书籍: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09-11 03:06:22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1368页(2883字)

又称“工疗”或“职业训练”。

指导患者参加选择性的活动,防止丧失劳动能力;并对有躯体或心理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或训练。美国Rusk称作业疗法“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有助于调动患者所有躯体和精神上的积极因素,从而恢复患者的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

复康医学的最终目的是尽一切努力,希望残疾者回归社会,回归工作。作业疗法是实践这种努力的一个重要的康复治疗方法。

康复医学中的其他治疗方法,如物理疗法,语言疗法等的治疗效果都在作业疗法中继续发挥和协调运用。同时,作业治疗师又在作业疗法的运作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地观察和最终评估,鉴定他将以什么方式走回生活和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有学者称作业疗法是引导患者走向家庭和社会的桥梁。

作业疗法的内容非常广泛,方法多种多样。

包括衣、食、住、行、学习、交际、文体活动、就业等一个正常人所必须的一切活动。有体力的,有精神心理方面的;有耐力训练,速度训练,也有手脑协调运作的技巧训练;有模彷,也有创造。作业治疗车间可以生产产品出售。内容和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

1.日常生活训练:包括床上活动(起身、卧倒、移动、上下床等),穿脱衣物,个人卫生(梳洗、打扮、用厕等),进食(使用各种餐具),行走(室内行动、用拐杖、用轮椅,户外行动,远距离行走及乘车等)。

以上活动是人最基本最必需的生活活动,要通过训练使患者最大限度地能自己完成,必要时使用支具、自助具,或改造居住环璋及房屋结构,帮助患者克服困难。日常生活能自理以后,就训练操持家务活动及养育子女,恢复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2.工艺治疗:恢复体能训练的有轻工车间、重工车间。

发展技巧的有工艺品制作,陶瓷、雕塑、美术等。

与社会相适应的训练有木工、车工、钳工、铆工、焊工等工种。

3.园艺活动:草花虫,整修园林,有益于心身治疗。

4.文娱体育活动: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参加体育比赛,进行智力游戏等。

5.教育及社交活动:开设文化课程,学习琴、棋、书、画,利用电讯,电脑与各地残疾人联络交往。

6.假肢训练:截肢后的残端要早期进行耐受性锻炼,安装假肢后要进行适应性训练。在上述训练活动中,常为病人制作一些支具、矫形器和自助具,以求补偿或代替丧失的功能。对初装假肢的不适应地方要进行修整改造。因此,在作业治疗部常规配有康复工程技术人员。

7.就业前训练和鉴定:模拟患者原来的或者即将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微环境,让其做适应性操作,准备正式“上岗”。如让1名康复后的汽车司机在驾驶室的模型中训练驾驶操作。通过模拟训练,最后鉴定他的工作能力,出具诊断证明书。

以上作业疗法内容并不是每人都要全部进行的,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机能评估,针对机能不足,选择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18和19世纪是作业疗法的萌芽阶段,西方各国散在小型庇护性作业工场。作业疗法成为一门专业技术,首先在美国。

1917年,美国成立了全国作业疗法促进会。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地急救技术的进步,大批活下来的伤员需要康复医疗训练。在作业疗法机构内开设“模拟家庭活动室”、“模拟工作环境”和“在职训练场”等。

战后,在此基础上逐渐开展对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先天性疾病等慢性病引起的躯体功能障碍的治疗训练,半个世纪以来,作业治疗得到长足发展。

1947年美国成立了物理医学及康复学会;1958年香港复康会成立;1963年日本成立了康复医学会。1951年成立世界作业疗法士联盟,到1975年发展有23个成员国和2个准成员国,当时有130所培养作业治疗士的学校,其中美国有51所,1981年日本也发展到17所。

与整个康复事业的发展一样,作业治疗的开展至少还受5个方面的限制。1.作业治疗师、特别是具大学水平的作业治疗师数量不足。

2.作业治疗的技术水平不高。3.各国政府制度和行政上的限制。4.残疾人就业难。虽然各国政府都颁布有《残疾人雇佣法》(美国),《残疾人福利法》(日本),《残疾人保障法》(中国)等,社会对残疾人的接纳仍不满意。

5.作业疗法的普及问题。全世界约5000多万残疾人,仅10%需要住院治疗,因此,绝大部分残疾人要在家中或社区进行康复训练,基层工作人员更显不足。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作业疗法的内容在一些慢性病的防治机构、疗养机构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建立的康复医院得到运用。

包括解放区留下来的“荣军疗养院”,1954年全国共有这类医院105所,病床38000张。作业治疗的方法主要是中国传统的推拿、针炙、导引等方法和从苏联学来的理疗、体疗等方法。1981年开始学习西方的治疗方法。

1983年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连续举办全国范围的康复治疗培训班,从此中西汇合的康复医学迅速发展。1983年“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成立,1988年改为“中国康复医学会”。1984年卫生部要求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康复医学课程。

1987年民政系统成立了“康复学会”。

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世界卫生组织分别于1989年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1992年在合肥安徽医科大学建立了康复医学人员培训基地。

目前,中国的康复医学事业已进入有领导、有计划的发展时期。虽然任务是艰巨的、长期的,但就作业治疗的方法而言,中国有传统的、丰富的治疗方法,再吸收先进的西方现代治疗方法,中西结合,将会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2 Rusk H A,陈过泽.康复医学.浙江:浙江科技出版社,1984

3 上田敏.辽宁省康复研究会译,康复白皮书(增补修定版),1986

4 陈仲武,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康复医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

5 香港康复会年报,1989~1990

6 祁信立,赵翱,学会杂志增刊(康复医学专版),1993,50~51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祁信立副教授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