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影响评价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547页(2639字)
以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或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为研究目标的综合性研究领域。
人类早已意识到气候对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但真正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出发作为一项研究领域则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从早期的研究看,气候被不同的学者看作是对社会影响的不同因子;认为气候是社会的特定环境和背景,或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子,气候既是社会的一种自然灾害,同时也是一种人类的自然资源。这些观点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气候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1949年,雷利(Leighly)认为气候是一种稳定的自然背景,即使有变化也是缓慢的。20世纪以来,不少学者开始认为气候也可以是一种自然灾害,如怀特(White,1945)首先开始注意到并研究了自然灾害(洪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70年代以后,这一研究领域引起了国际上许多研究人员的兴趣,包括人文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地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兰勃(Lamb,1983)系统地研究了近代一些典型的极端灾害性气候事件.揭示了气候异常有害而可怕的一面,如1910~1915年和1968~1974年非洲干旱,美国30年代中期的大平原干旱(Worster,1979),非洲南部的1919年干旱(Tanmehill,1947),以及澳大利亚1902年和1944~1945年的严重干旱(Campbell,1968)。与气候的灾害论相对的另一论点是认为气候也是一种自然资源,最具代表性的是兰德斯勃格(Landsberg,1946),他认为气候是一种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的收入。然而资源经济学家尚未对气候资源给出明确的定义,只认为它是一种非市场资源,没有价值,无法交易,无法确定其价格,因此佛莱门(Freeman,1980)把气候称之为“自由资源”。
上述种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气候的特点,综合了气候的社会意义及其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说明了气候影响的重要性。
70年代至80年代初,气候与社会相互作用、气候对社会的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广泛开展起来,以美国最活跃。美国的气候影响评价包括全球性的,也有区域性的,1976年美国NOAA(海洋大气管理局)正式建立气候影响评价业务系统,重点对前苏联、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印度等主要粮食生产国进行气候评价,以估计世界粮食产量,制定政策。
此后不断扩大业务机构规模和评价范围,至1984年已正式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日常业务系统。除日常业务部门外,美国一些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也进行了气候影响评价的研究。
最具代表性有:(1)MJT政策研究中心受美国国际发展署资助,于1973年9月至1974年9月对苏丹-撒哈拉地区的干旱进行研究,以便提出对该地区的长期战略对策意见。
内容包括农业发展、经济问题、健康、营养与人口、工业和城市发展、社会政治、科技、教育、运输、水资源、能源及矿产资源等问题。(2)国防部于1976年秋开始的“气候变化-2000年”研究,共有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评价、作物产量与气候变化、世界粮食经济与气候变化对策3个部分。(3)“干旱与人类”研究,是由设在斯德哥尔摩的国际高级研究机构联合会进行的,由美国阿斯本研究所粮食与气候计划负责人主持。这一课题深入地研究了1972年气候异常,尤其是干旱在世界各地的影响以及对粮食生产和库存、包括社会与自然生存环境因素的影响。(4)DOT气候影响评价计划(1971)。
(5)美国科学院关于大气化学特性影响的研究(1975)。
1979年5月,世界气象组织第8届代表大会通过了第1个世界气候计划,其中有4个子计划,包括“世界气候影响计划”。按照要求,气候对社会影响的范围应包括人类健康、住宅与建筑、农业、水资源利用、林业、渔业和海洋业、能源供需、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及各种公共事业等,要通过各种相互影响模式、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上述影响加以评价,最终为社会提供服务,减少异常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并为远景发展规划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建立相应的气候影响评价业务机构,编辑评价报告和情报资料,建立气候影响评价情报网。
借鉴国外气候影响评价研究和业务工作的经验,中国于1982年开始气候影响评价工作,1985年正式作为全国各级气象部门的日常业务工作。国家级气候影响评价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工作:气候影响情况评价、国外气候情报及全球气候信息收集,出版寒潮年鉴等。
目前,中国及国外的气候影响评价业务体系、模式、方法、指标和服务等均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主要有3种基本评价形式:(1)现代气候影响评价,重点是有现代观测仪器以来的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发现气候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若干关系;(2)实时气候影响评价,着重对当前已出现或正在发生的异常气候和天气状况的社会影响作出评价;(3)展望性和预测性气候影响评价,以未来可能出现的气候与天气状况为依据,作出在未来社会经济水平下的影响评价。这类影响评价难度较大,首先要有较准确的未来气候状况预报,其次还要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预测,尤其是前者,目前尚未完全解决。因此,展望性影响评价,目前大多以模式模拟为主,提供一些可能性结果供参考。除上述3种气候影响评价形式外,还有历史气候影响评价,这类评价主要以大量的史料记载中获取有关信息,对历史时期的气候影响作出评价,得出一些结果用于现代研究和业务。
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异常和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在加剧,极端气候事件已成为当今主要气候灾害之一。因此,预计今后的气候影响评价的研究和业务工作将更多地深入到灾害领域,进行灾害性气候和天气的预报、损失评估和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以便为减轻自然灾害损失服务。
。【参考文献】:1 Kates R W,Ausubel J H,Mimi Ber berian.Climate Impact Assessment.John Wiley,Sons.1985
2 郑斯中,黄朝迎,等.气候影响评价.北京:气象出版社,1989
(南京大学陈星副教授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