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砂坝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670页(2775字)
又称堡岛、堰岛、滨外砂岛,系指离岸一定距离,形成于浅水域,大致平行于岸线的沙体,一般由砂或砂砾构成。
砂坝与岸线之间被拦截的水域称为潟湖(Lagoon),因而砂坝与潟湖相伴而生,发育砂坝的海岸通常被称为沙坝-潟湖海岸,关于潟湖的分类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砂坝的特征。砂坝,渴湖一般发育在海底坡度1/100~1/500的地区,分布甚广,约占世界海岸线总长度的10%~13%,海岸沙坝和潟湖是沿海地带重要的生境,世界各国政府相继制订法律,加以保护。
法国博蒙(Elie de Beaumont)于1845年以《海岸潟湖》为题发表了第1篇关于海岸沙坝成因的科学论文,至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
他对欧洲和南北美洲的海岸砂坝潟湖作了描述,提出海岸沙坝是在波浪作用下砂砾向岸运移而产生的。1885年吉尔伯特(G.K.Gibert)以美国Bonneville湖砂坝的研究为依据,认为砂坝是砂砾在波浪的作用下沿岸运动生成。1890年麦杰(W.McGee)在研究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海岸沙坝的基础上,得出第3种海岸沙坝形成的方式,即最初形成于海岸上的海滩(Coastal beach),因海平面上升而与岸线分离,二者之间出现渴湖,从而产生海岸砂坝。这3种关于海岸沙坝成因的意见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争论的焦点。
约翰逊(D.Johnson)在1919年发表的《海岸过程和海岸线发育淡化》(shore processes and shore line development))的经典着作中,以美国沿岸大量海岸剖面的测量结果为据,试图分清上述3种意见的孰是孰非。
他认为,若博蒙的意见正确,砂坝以外的剖面将是凹形的,因为海底受到侵蚀,侵蚀物向岸搬运,从而形成海岸沙坝;若吉尔伯特意见正确,则沙坝之外的海底剖面应保持原来的状态,近于直线向海倾斜。实测资料表明,所有海岸沙坝的剖面均为凹形。1957年前苏联曾科维奇(В.П.Зeнкoquж)根据海岸均衡剖面塑造的理论指出,自然界砂砾的沿岸和垂直海岸的运动同时存在,美国沿岸以后由矿物学方法证实确系泥砂沿岸运动形成的海岸砂坝,其横剖面仍然是凹形的,因此,约翰逊的验证不可能得到预期的结果,他的验证方法是无意义的。麦杰关于海岸砂坝形成的方式虽然未被约翰逊的海岸剖面观测资料所证实,然而,1957年曾科维奇以前苏联海岸的事实,1967年霍依特(J.H.Hoyt)以美国沿岸的材料证明,麦杰的意见是正确的。
这种海岸沙坝形成的方法对认识和理解海岸沙坝的沉积模式和地层关系十分重要。事实上,上述3种海岸沙坝的成因在自然界各自适用一定的情况,各自适用不同的海岸地段,它们互不排斥,一种不能代替另一种。
1960年,列昂捷夫(O.K.Аeoнмьeб)依海岸沙坝的发育状况和潟湖的封闭程度,将潟湖分为封闭型潟湖,半封闭型潟湖和海湾-潟湖。
现今,世界各地的潟湖大多由海湾-潟湖变为半封闭型,再转化为封闭型,最后消亡,成为海岸沼泽和陆地。在一些侵蚀岸段出现海侵之处,渴湖的发展方向相反,即由封闭型变为海湾-潟湖。1973年谢帕德(F.P.Shspard)由海岸砂坝和渴湖所在的气候带,把渴湖划分为湿润地区的潟湖,其中以陆源碎屑沉积物为主;干旱地区的潟湖,其沉积物为蒸发盐类陆源碎屑;热带湿润地区的渴湖,其中主要为钙质沉积物。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海平面变化和海侵海退研究的进展,海岸沙坝研究的重点转向沉积模式和地层类型。1983年汤姆(B.Thomp)由澳大利亚沿岸的实例,依海岸沙坝的地貌特征,发育过程和动态,区分出海侵型、海退型和稳定型。海侵型砂坝下伏渴湖沉积,沉积等时线向岸倾斜,记录了砂坝向岸的移动;海退型下伏海相,等时线向海倾斜,反映了沙坝的进积;稳定型沙坝下伏陆相层,海岸线相对稳定。中国研究者陆相根据中国沿岸的钻探资料,参考世界各地的实例,采用汤姆类型的名称,但剔除了地层中难以保存或辩认的地貌标志,强调沙坝的地层关系,从而分出海侵型、海退型、稳定型和局部海侵型4类。海侵型砂坝形成于海侵过程,上覆浅海相层,下伏层,具有海侵层序的特征;海退型形成于海退过程,下伏海相层,上覆陆相层,或暴露于地表,具有海退层序;稳定型的上覆和下伏层皆为陆相或沙坝顶部暴露于地表,是海侵转化为海退、岸线相对稳定的产物,在古代常常出现沙坝和渴湖沉积互相叠置,厚达数百米;局部海侵型沙坝下伏潟湖沉积,上覆层或为海相,或为陆相,相当于汤姆分类的海侵型。它是由于局部水动力的增强或来沙量相对减少而造成,可由海侵型、海退型或稳定型转化而来。
这种分类适用于海岸砂坝的辨认和海岸砂坝和渴湖沉积矿产的勘探。
海岸砂坝和潟湖是多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稀有珍贵动物的栖息之处,沿海船只的避风港,减少砂坝的侵蚀,防止渴湖水域的污染,维持潟湖的纳潮量,延缓砂坝和渴湖的衰老过程,是当前海岸砂坝和渴湖立法管理的重要任务,是各国海岸管理的重要目标。
1986年联合国曾就海岸沙坝和渴湖提出了专门的报告和管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Schwartz M L. Baerrier Islands Dowdea, Hutchinson &. Ross, Inc,1973, P451
2 Hoyt J H. Geol Soc Am. Bull,1967,78:1125~1135
3 Shepard F P. Submarine Geelogy, 3 - ed,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 1973,174~187
4 Johnson D W. Shore processes and shoreline development, Jchn wiley and sons,Inc,New York, 1919
5 Thorn B G. Marine Geology 1983,56:137~157
6 Li Congxian , Wang Ping. Sedimentary Geology, 1991,72: 189~200
(同济大学李从先教授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