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科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725页(2736字)
是从整体上全面研究土地的自然属性、土地利用、土地关系、土地规划与管理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科学,可分为土地类型学、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学、土地经济学、土地规划学、地籍管理学、土地生态学、土地法学和土地信息学等若干分支学科。
土地科学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土地、建立协调的人地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40年代以后,土地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开始产生和发展。
土地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人类对土地概念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对土地问题研究的日益深化。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人们以采集、渔猎为生,随着种植业的产生,土地成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人类为了发展生产,在力求扩大和改善土地利用的同时,开始重视对土地问题的研究。
在国外,对土地进行综合研究的思想和关于土地综合特征的系统理论总结,最早是从景观学开始的。
德国是景观学的故乡,帕沙格(S.Passarge)1919年就出版了《景观学》,以后又陆续出版了不少景观学的理论着作,现在世界上所有土地研究的思想根源,都直接或间接地受他的思想影响。
20世纪30年代,英国动员上万人开展了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完成了全国1∶62500土地利用图和调查报告,在世界上引起很大反响。
德国、美国开始了以赋税为目的的土地评价研究。贝尔格(П.С.Бepr)在道库恰耶夫(В.В.,Докyчaeв)的自然综合体思想基础上,发展了前苏联的景观学说。
同期,欧美各国也有类似于前苏联景观学的思想。3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的土地类型学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德国特罗尔(C.Troll)开始把生态学的观点引进土地类型学,后来发展成为景观生态学
20世纪40和50年代,是土地类型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开始从理论发展到广泛的应用。
一些国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有计划的土地调查,并在土地调查中应用土地类型学的思想与方法。1946年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CSIRO)开始设立土地资源研究部,在全国近1/3国土及国外进行大、中比例尺的土地类型划分与制图,并首次采用土地系统、土地单元、土地3级土地分级系统。目前该分类系统已被除前苏联以外的世界各国所采用。1949年,国际地理联合会第16届大会根据英国的建议成立了世界土地利用调查委员会,号召在全世界开展土地利用调查,按统一规范编制1∶100万土地利用图。
60年代初,英国成立了海外发展部,在亚非拉各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土地研究成果。英国牛津军事工程实验处(MEXE)也进行土地类型研究,开始主要为军事服务,侧重研究现代战争中交通与土地的关系,后来扩大到民用方面,他们于1966年提出了一个7级制的土地分级系统。世界第一个较为全面的土地评价系统-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的土地潜力分类系统也于60年代初提出,对各国土地评价影响很大。
70年代,美国开始广泛应用遥感技术,进行1∶25万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调查与制图。1976年,国际统一规范的土地评价系统-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价纲要》问世。同年,加拿大成立了生态土地分类委员会(CCELC),协调各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并在全国开展土地生态调查工作,建立了一个6级的生态土地系统。
80年代以来,美国、墨西哥等众多国家普遍利用航片与卫片判读来获得地理信息和制图。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已为土地类型建立了资料存储库,利用电子计算机存储和回收土地类型的信息。
联合国粮农组织、教科文组织、国际航测与地学研究所等,近年来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土地类型、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土地人口承载力等研究工作。
世界各国除重视上述土地类型、土地评价和土地调查的研究外,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还发展了对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地力保护、土地制度及其管理措施、土地规划等研究,这些都为土地科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丰富奠定了社会基础。
中国的土地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周礼》一书便将全国土地分为5类。但对土地科学进行科学研究则开始于1949年以后。50年代至1980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非常缓慢,主要是学国外,并开始结合国情创建自己的学科,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学科仅限于农村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的范畴。1980年,中国土地学会成立,国家提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土地科学才在中国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土地科学的学科体系、学科发展仍很缓慢,重点研究土地资源、土地规划和土地管理方面。
1986年中国《土地管理法》正式公布,各级土地管理机构相继建立,1987年《中国土地科学》创刊,这些大大促进了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并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独立科学。
到20世纪末,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除了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土地科学的理论体系外,将在下列几方面广泛开展研究:(1)以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综合评价、地籍管理系统的建立为核心的土地资源学、地籍管理学的研究;(2)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地租、地价、地权为核心的土地经济学的研究;(3)以土地利用区域优化结构模式的建立、土地利用动态规律研究为重点的土地利用及省、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土地规划理论、方法的研究;(4)以防止土地退化、保护土地资源为核心的土地生态经济学的研究;(5)以系统工程、遥感和微机应用为核心的土地信息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1 林超.中国土地类型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2 邓静中.地球科学信息,1988,6
3 何永祺.中国土地问题研究.北京:经济出版社,1991
4 林增杰,等.北京:经济出版社,1991
5 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中国土地科学,1991,4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张光生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