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B细胞

书籍: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10-01 08:26:52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784页(3767字)

鸟类法氏囊,哺乳动物的胚肝、骨髓是人们公认的B淋巴细胞中央淋巴器官。

而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的中央淋巴器官,由胚肝、骨髓来源的前体T细胞在此分化成熟为T细胞。在胸腺内也存在少量Ig+B细胞(M.Inaba等,1987),特别是患有自身免疫疾病如重症肌无力(MC)、系统红斑狼疮(SLE)病人的胸腺内存在B淋巴滤泡和大量的浆细胞(C.L.Williams和V.A.Lenmon,1986;Y.Ichikawa,1992)。

在一系列自身免疫小如(NZB×NZH)F1、MRL/MP-lpr(MPL/lpr)和BXSB等也观察到类似现象。结合现代细胞分离技术和免疫酶标检测手段,学术界对胸腺B细胞的表型、发生、功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Miyama-Inaba等采用65%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收集介质与Percoll溶液界面之间低浮力密度胸腺细胞,再经抗-Thy-1.2,CD4,CD8加补体杀死T细胞,即可获得富含胸腺B细胞的类群(也叫低浮力密度胸腺细胞),约占全部胸腺细胞总数的1%左右。从正常小鼠胸腺分离纯化的B细胞,其中膜表面Ig阳性(sl+g)细胞占低浮力密度胸腺细胞总数的3%~90%。免疫酶标检测表明,大多数胸腺B细胞表达CD5+表面抗原,而脾脏B细胞为CD5+用抗-CD5单抗加补体能够杀死胸腺B细胞,抗-Thy01.2,CD4,CD8等抗T细胞抗体加补体则对胸腺B细胞不产生毒害作用。尽管胸腺B细胞和腺脏B细胞都有sIg,但多数胸腺B细胞较弱地表达B220、Ia表面抗原,相对较多表达Mac-1(CD11b)和CD5(M.Inaba等,1988),与腹腔CD5+B细胞特性相似(从英姿,1993),而脾脏B细胞的表型为CD5、CD11b,对C57BL/6小鼠、年幼的NZB小鼠胸腺B细胞的研究也得到相似的实验结果。

对人类MG患者胸腺B细胞的研究报道较多。MG患者低浮力密度胸腺B细胞占全部胸腺细胞总数的0.83±0.15%(C.Leprince,等1990),Lepri-nce等对MG患者胸腺进行免疫荧光分析,发现胸腺内具有生发中心,IgM+IgD+双阳性细胞位于生发中心边缘,处于分化过程中的IgM+IgD细胞则位于生发中心中央。CD21单抗(抗CR2)能使大多数生发中心着色,中央部位染色最深。这表明B细胞活化过程,促进了CD21的表达。

进一步分析低浮力密度胸腺B细胞的表型,结果有63±4%CD19+细胞,8±2%CD35+细胞,并有一部分胸腺B细胞表达CD71和4F2表面抗原。用B8.7、CD23单抗染色,B8.7是B细胞活化特异抗原,(C.Y.Leprince,1988),虽然CD23在T细胞、网状细胞表面也有表达,但这两种细胞在胸腺B细胞分离过程中被除去,结果B8.7+细胞占全部胸腺B细胞总数的22±4%,CD23+细胞则占14±5%。表明MG患者胸腺生发中心B细胞表达CD19,CD21,IgM,IgD等B细胞标志,低浮力密度胸腺B细胞则不同程度地表达B细胞活化标志,如CD71,4F2,CD23和B8.7,即MG患者胸腺B细胞有一部分为活化的B细胞。

K.Nango等(1991)收集14d小鼠胚胎低浮力密度胸腺细胞,经抗B220(6B2)、抗CD5单抗双染色分析,结果约3.5%为B220+细胞,B220+/CD5+细胞占0.5%,此时sIg细胞尚未观察到。

16d胚胎小鼠低浮力密度胸腺细胞含3%~10%的CD5+细胞,在18d胚胎也观察到类似的数量。14d、16d胚胎,B220+/CD5+细胞分别占低浮力密度胸腺细胞总数0.98%和0.64%。

A.Strasser等(1988年)证明,B细胞表面抗原B220(14.8)的表达比sIgM的表达要早,在14d胚胎胸腺就存在B220+/Thy-1细胞,而胚肝在13d胚胎才有前体B细胞出现,说明胸腺B细胞是在胸腺内分化,而不同于外周淋巴器官B细胞的发育。18d胚胎中低浮力密度胸腺细胞合有大量的B220+细胞,且70%的B220+细胞表达CD5+

值得注意的是,18d胚胎胸腺B细胞类群中70%为sIgM+,约95%sIgM+细胞为CD5+(占全部胸腺B细胞类群的65%)。新生小鼠,90%的胸腺B细胞为sIgM+,且70%~80%的胸腺B细胞为CD5+

与新生小鼠相比,18d胚胎的胸腺不存在CD5/IgM+细胞。CD5-B细胞是出生后由外周淋巴器官迁移而来,还是由胸腺内的CD5+细胞转化形成而来不清楚。

很明显,18d以后的胚胎,CD5+B细胞是胸腺B细胞的主要类群。胚胎胸腺CD5+B细胞的增殖情况与成体胸腺B细胞增殖情况相似。14d、18d小鼠胚胎胸腺中仅有少量的CD5+B细胞,随后胸腺CD5+B细胞继续增殖到成体水平。从小鼠出生后3d到6~8周,胸腺CD5+B细胞的百分比保持不变,说明第18d胚胎对于胸腺B细胞和胸腺CD5+B细胞的分化和成熟是个重要时期。

正常小鼠胸腺B细胞特别是CD5+B细胞对常规B细胞有丝分裂原如LPS、或抗-IgM加IL-4不产生免疫应答。即使有LPS存在,胸腺B细胞也不分化为抗体产生细胞。

然而带有la抗原的T辅助细胞能够促使CD5B细胞增殖、分化为抗体产生细胞(M.Iaaba等,1990)。MG患者胸腺B细胞具有活化B细胞的表型。

Leprince等检测MG患者胸腺B细胞对BCGF12kDa、rIL-2加抗-IgM的免疫反应,发现单独用BCGF12kDa就能诱导所有胸腺B细胞大量增殖。抗B8.7抗体能够完全拮抗BCGF12kDa所诱导的正常人B细胞增殖,而对BCGF12kDa所诱导的MG患者胸腺B细胞的增殖只起部分抑制作用。由rIL-2所诱导的MG患者胸腺B细胞的增殖,结果差异很大,但都低于BCGF12kDa的诱导增殖数量,表明rIL-2还需要其它刺激因子协同诱导胸腺B细胞的增殖。不论BCGF12kDa还是rIL-2,在有抗-IgM单抗存在时,都能显着促进MG患者胸腺B细胞的增殖,表明MG患者胸腺B细胞有一部分为休止B细胞,在有生长因子存在时,可以被如抗-IgM进一步激活、诱导增殖。

其它一些因子如rIL-1,rIL-4,rIFN-a,rIFN-γ则不能诱导MG患者胸腺B细胞的增殖,即使与抗-IgM一起刺激,也仅起微弱诱导增殖作用。

胸腺对于T细胞发育的正向、负向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T细胞分化过程中获得了对自身MHC限制和自身抗原的耐受性。最近研究表明,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是由于胸腺内带有TcrvB的T细胞缺失所致,而表达MIL-1,Mts-9的小鼠则不含有VB-3,Vβ-6,Vβ-1T细胞。

Molina等发现,只有B细胞表达MLs(I.J.Molina等,1988),表明胸腺B细胞对于T细胞发育的负向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小鼠胸腺B细胞主要是CD5+B细胞,Y.Hitoshi等(1990年)发现,小鼠CD5+B细胞能够产生IL-T,从而增强胸腺细胞对IL-2、IL-4和IL-10的增殖反应,影响胸腺中T细胞发育。

自身免疫小鼠的腹腔CD5+B细胞能够分泌自身抗体(从英姿,1993)。对MG患者胸腺B细胞表型、功能的研究表明,胸腺B细胞的活化状态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阻断了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是MG疾病机理(Y.Fujii等,1984)。MG患者胸腺B细胞在体外能够自发分泌Ig,特别是抗-AChR抗体,与常规B细胞相比,所分泌的抗-AChR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如将rIL-2加入培养的MG患者胸腺B细胞,则提高Ig的分泌量,其中包括抗-AchR抗体。用staphA和RIL-2共同刺激MG患者胸腺B细胞,只能进一步促进Ig分泌量,而对抗-AChR抗体的产量影响不大。

用IL-2或IL-2加StaphA作为刺激因子,研究对与上述相同条件下培养的人正常B细胞的影响,结果是单独用IL-2或IL-2加StaphA都能够促进正常人B细胞Ig分泌量,但不能促进抗-AChR抗体。分泌培养上清液中地检测不到抗AchR抗体。StaphA和IL-2能够提高Ig分泌量,但不能促进MG患者胸腺B细胞抗-AChR抗体产生,说明这些抗-AChR抗体产生细胞在体内早已被激活。MG患者胸腺B细胞的表型、功能与临床症状也有相关性,具有高滴度(>100nm)血清抗自身抗体的病人其胸腺内B细胞、B8.7+细胞和CD23+细胞等的百分比较高,受BCGF12kDa刺激,胸腺B细胞具有更高的增殖反应(C.Leprinca等,1990)。R.R.Hardg等(1987年)研究表明,人类CD5+B细胞与类风湿关节炎自身抗体分泌有关,MG患者胸腺内是否有CD5+B细胞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山东大学于士广、丛英姿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