褛网蛛及其生殖厣

书籍: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10-01 09:24:41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1101页(3492字)

褛网蛛为中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各国山地林区的大型蜘蛛(体长14~22mm),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

蜘蛛居山岩缝隙或灌丛土穴中,网织网于缝穴口,孔密而不规则,呈褴褛幕屏状,故名。网大(0.36~0.8m2)且粘着力强,能粘捕各类型山林害虫,对维护森林生态平衡有较重要作用。

由于该蛛机敏异常,遇惊就潜遁深处,很难采集。

且雌蛛生殖厣发育变化较大,雄蛛出现时间很短(仅见于5~6月间),难以配对鉴定,给分类增加了难度。

1869年,英国坎布里奇(O.P.Cambridge)首次在斯里兰卡采到褛网蛛,但他当时把它误定为漏斗蛛科隅蛛属(Tegenaria)的种类(T.torvus即今之P.torvus)。1878~1890年,瑞典托雷尔(T.Thorell)和法国西蒙(E.Simon)创立了褛网蛛科和科下的两个属:褛网蛛属(Psechrus)和华美蛛属(Fecenia),但对其分类地位却长期争议不休,如有人认为应归属漏斗蛛科(A.Petrunkevitch,1923),也有主张归为暗蛛科(A.Lamere,1931;W.Bristowe,1938)等。

直至1967年,莱蒂南(P.Lehtinen)在对世界筛器蜘蛛系统进行研究时,对褛网蛛科作了基本定论,科特征为具管状网与平展网双套构型;8眼2列,皆黑;第一、二对步足特长;有筛板等。同时,莱蒂南还对两个属的特征作了详细的列表比较。

1982年,美国利瓦伊(H.W.Levi)对该科20种蜘蛛作了系统整理,出版关于褛网蛛的首部专着。利瓦伊的书中包括1914年勃兰(L.Berland)在中国贵阳发现的P.sinensis,1924年钱柏林(R.V.Chamberrin)采自苏州的P.mimus,1963年申格尔(E.Schenkel)在四川发现的P.sinensis和李长林在台湾报道的P.torvus。

1985年,尹长民、王家福报道了大陆的褛网蛛属5种,其中除P.ghecuanus(采自云南)为已知种外,另4个新种为P.senoculata(宋大祥,1988年认为是P.mimus的异名)具雌雄模式标本,P.tingpingensis、P.kunmingensis和P.quiyangensis均以雌性标本鉴定订立的。1990年,王家福又报道了华美蛛属一新种F.hainangensis,也仅见雌蛛标本。

至此,从所有报道统计,至今中国已记载褛网蛛共2属9种,占全球褛网蛛种类的1/3。

蜘蛛和其它适应陆生的体内受精的节肢动物一样,都具有角质化外生殖器。由于生殖隔离,不同种的生殖器结构不同,雌雄生殖器的结构关系犹如匙锁关系,有何种雄触肢器,就有与之相适应的雌生殖厣(又称外雌器),借以阻止异种间的交配和保持种的相对稳定性,因而生殖器特征早就成为鉴别种的主要依据,成为当代蜘蛛分类学所必需进行的重要工作内容。

1948年,康斯托克(J.H.Comstock)在其《蜘蛛学》一书中对此作了较系统的论述。1983年,中国尹长民、王家福对蜘蛛触肢器基本类型及其演化作了专题研究,在技术处理上有新的改进。但如前述,褛网蛛雄蛛难得,国内外专家往往仅以采得雌蛛单性的生殖厣结构特征来鉴定种或拟定新种,而对生殖厣的发育变化尚未见专题报道。

1983~1988年,徐亚君对采自皖、浙的P.sinoculata(=P.mimus)的生殖厣发育变化进行了系统观察。褛网蛛生殖厣中央为一中板,形态随种而异;P.mimus中板呈瓶状,而其前亚成蛛、亚成蛛的不同发育阶段,生殖厣角质化轮廓清晰,俨然如另一种的成熟个体。如此各期生殖厣形态发育发生系列的变化,易使据有标本不丰的学者造成分类学上的错误和混淆。

将不同发育阶段的雌蛛生殖厣剥离下来,放置于常温下10%KOH液中浸泡24h以溶化附于生殖厣周的软组织,发现在亚成蛛早期生殖厣仅为左右近乎平行的一对条状阴影,而在稍后的阶段中呈现出已角质化的紫红色括号状的对称结构,此时的生殖厣结构特征,与P.mimus(Levi 1982年认定为P.sinensis的同种异名是错误的)、P.sinensis和波科克(R.I.Pocock)1899年在印度发现的P.alticeps(Levi1982确定为P.torvus的同种异名)及李长林记述台湾的P.torvus等的生殖厣图几乎完全一致,难辨彼此。对进一步发育的生殖厣进行KOH处理时,发现生殖厣为双层结构,原外层括号形态系亚成蛛的末次蜕皮,而内层才是成蛛早期的生殖厣形态结构,二者特征殊异;后者内面观出现一大一小球状受精囊及鸟喙状交媾管,生殖厣周缘密生一系列长乳毛,此形态与成蛛较近似,但仍有明显差异,其中还有过渡型的形态变化,直至老熟个体的形态特征。

从上述生殖厣系列化的比较发现,褛网蛛的分类是十分复杂的。

除了证实莱瓦伊描述斯里兰卡的P.torvus(Lavi,1982,)生殖厣呈相向的“3”字形,台湾的P.sinensis生殖器厣呈双锤形与P.mimus明显有别(雄蛛触肢器也各异)可肯定为独立种外,莱瓦伊借用他认为是P.torvus同物异名的P.alticeps(印度标本)的生殖厣早期形态,则与P.mimus无异,尤其是莱瓦伊归纳P.mimus鉴别特征为“筛板前有一白斑点”,在中国褛网蛛中有此白斑的并非一种,不能作为鉴别特征。此外,申格尔、李长林等都以亚成蛛生殖厣作为依据鉴定标本,这些都是值得再研究的。

有鉴于此,对1985年以后中国发现的诸多以个别的或少数的雌体生殖厣特征订立的新种,也还应经受今后发现较多的地模标本进行雄蛛触肢器鉴定或雌蛛生殖厣系列化比较的考验。

褛网蛛的有关研究自坎布里奇(1869年)至今,主要凭形态特征异同鉴定种并确定其等级,成为分类系统,并研究其地理分布等的系统分类学,这确实“是一门最初步又最广泛的生物科学”(辛普森Simpson,1961),因为必须经过分类之后才能进一步研究其行为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等等。从分类学而言,自20世纪50年代起,现代分类学派崛起,如1950年亨尼希(W.Hennig)倡导的“分支分类学”,1957年肖克(R.R.Sokal)等提出的“数值分类学”等正迅猛发展。因而作为森林害虫天敌的重要生态因子褛网蛛而言,不仅多数已知种仅依据雌蛛定种而须采到雄蛛以配对,或更多的雌蛛作生殖厣系列化比较鉴定尚需今后的大量工作,而且还有大量种类有待发现,并应应用现代的分类方法,通过多学科渗透去研究。同时,诸如褛网蛛行为学研究、空间格局、种群、群落等生态学的研究,褛网蛛地理分布局限性的现代生物地理学的研究等,都是广阔、活跃的研究领域,极有发展前途。

【参考文献】:

1 Chamberlin R V. Proc V S Natl Mus , 1924,63(13) : 2

2 Schenkel H. N 25A 1963,20~21

3 Lehtinen P. AnnZool Fennici ,1967,4:282 ~ 283

4 Levi H W. The spider genera Psechrus and Fecenia (ara-neae:Psechridae)Panific Insects, 1982,24:114 ~138

5 尹长民,等.湖南师大自然科学学报,1985,1:19~27

6 徐亚君.动物学杂志,1988,23(1):43~45

7 宋大祥.动物学集刊,1988,(6):123~125

8 王家福,湖南师大自然科学学报,1991,3:257~258

(徽州师专徐亚君教授撰;宋大祥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