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烧伤

书籍: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10-01 09:45:01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1236页(3174字)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西医结合抢救大面积重度烧伤病人的成功,体现了中医中药的巨大优势。

中医药在控制烧伤后感染,减轻中毒症状,降低败血症发生率方面有积极作用;在维持有效血循环和微循环、改善与恢复心肾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促进机体抗休克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使患者安全度过休克、败血症期而降低死亡率。烧伤恢复期患者应用益气健脾、扶正养胃中药,对促进体质复原,加速创面愈合,亦有重要的作用。治疗中小面积烧伤,国内各地运用许多不同组成、不同剂型的中草药,取得显着的疗效。

中药外敷治疗烧伤创面的特点是湿润暴露疗法,不仅具有抗感染、减少渗出、消炎止痛的作用,而且由于外敷药形成屏障,有防止创面再感染的作用,更有促进创面愈合、促进上皮再生、减少疤痕的作用。

烧伤的疤痕,应用中药内外治疗后,血运改善,凸出的疤痕可望逐渐软化与平复。

中医学文献称烧伤为“水火烫伤”、“火烧疮”。

早在《五十二病方》就有用芜荑和油制成软膏敷治小腿部烧伤的记载。晋《葛洪肘后方》载有“烫火伤用年久石灰敷之,或加油调”和“用猪脂煎柳白皮成膏外敷”。

此后,历代医书均有阐述,至明清时代记载甚详,如《外科正宗》“用芝麻油、石灰水搅和,外治杖疮、汤火伤”;《洞天奥旨》指出,汤烫伤“轻则害在皮肤,重则害在肌肉,尤甚者害在脏腑”,对其治疗“必须内外兼治,则火毒易解也”。现代中医认为,烧伤是火热之邪损伤机体,其临床传变与温病相似,初起火热之邪稽留于气分为气热,扰营分为营热,入于血分为血热,进而可入舍脏腑。亦有医家认为烧伤后,皮肉经络受到损伤而出现气滞血瘀的证候,因此认为烧伤是伤血,不是热毒,故提出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可促进全身的和局部的气血流通,改善气滞血瘀状态,加速创面愈合。上海广慈医院烧伤研究组在抢救大面积严重烧伤病例中,认为主要死亡原因是正气衰竭,而不是邪盛。

因此,指出大面积烧伤应用养阴生津中药固属必要,而扶正益气、大补元阳之剂显得更为重要。对老年患者常出现的阴损及阳、阳气衰微见证,中药补虚温阳亦为重要治法。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医药治疗烧伤的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在救治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中,中医药的作用被认为是∶(1)抗休克:早在1962年,胡家骅等以中药抗休克合剂(高丽参、五味子、枣仁、麦冬、生地、茯苓、泽泻、银花、黄连等)治疗14例严重烧伤,结果无1例因休克死亡者。1979年,安徽医学院应用复脉注射液(红参、附子、麦冬)防治烧伤休克期病人183例,结果平稳渡过休克期者147例,不平稳者29例,死亡7例(3.82%)。

吴德渊以抗休克合剂(生黄芪、山萸肉、当归、赤芍、麦冬、远志、淡竹叶)治疗烧伤120例,其中严重烧伤11例,特重烧伤16例,均安全渡过休克期。(2)控制感染:胡家骅等报告用中药治疗严重烧伤,败血症的发生率下降,仅为6.1%。

北京积水潭医院曾治愈一例Ⅲ度烧伤面积94%的小儿,其烧伤总面积为98%,在多次败血症期间,均采用清热解毒、滋阴生津的中药而见效。从药物抑菌试验中可知,许多清热解毒方剂对烧伤常见感染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局部应用中药抗感染合剂搽涂后,败血症发生率也较一般方法处理创面为低。

多数医家指出,烧伤的抗感染治疗,用扶正祛邪、益气养阴中药,既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又对控制败血症、减轻中毒症状有良好作用。(3)促进恢复:大面积烧伤患者经静脉补充营养,常难满足机体对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的需要,且并发症多。经消化系统补充营养最为理想,但多数患者的胃肠功能低下。罗成群等采用补脾健胃中药(黄芪12g,人参10g,白术、山药、茯苓、麦冬各15g,陈皮9g,甘草6g),不仅减少静脉输入营养液量,且显示了中药在改善胃肠功能、满足患者热量和蛋白质的需要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国内医家的共识是:中药对烧伤后恢复期患者增强体质、加速创面愈合有积极意义。

治疗中小面积烧伤,中医药的作用被认为是:(1)控制创面感染:毛会亭等用中药烧伤膜治疗深Ⅱ度以上烧伤创面58例,创面均有以绿脓杆菌为主的化脓性感染,经清创切痂后将药膜贴敷创面,结果全部创面未经植皮,均以新生表皮愈合。毛会亭认为中药烧伤膜具有抗感染和促进创面生长愈合的作用。唐汉钧以清凉乳化油(含风化石灰水、麻油)合适量九一丹治疗中轻度烧伤132例,全部治愈,认为外搽中药制剂可促进创面脓腐早脱,感染被及早控制,从而加速创面愈全。

(2)促进创面愈合:陈德才以中药煎剂(黄连、黄芩、生大黄、地榆、白芨、黄柏)向创面喷雾,可加速结痂,促进痂下创面愈合,共治41例Ⅱ度烧伤,4~18d治愈。宋红旗等以杖、黄柏、地榆、榆树皮内层制成酊剂喷雾,治疗烧伤120例,有效率达95.8%。

该制剂可迅速使创面形成痂皮,促进创面愈合。徐荣祥提出,用中药湿润暴露法处理烧伤创面,可避免用刺激性消毒剂清创,共治120例,比干燥组病例愈合时间缩短。认为中药湿润暴露疗法有较理想的抗感染、减轻损伤、止痛、促进愈合、减少疤痕等作用。(3)防治疤痕增生:刘谋生以艾叶、威灵仙、老松皮、红花煎液浸敷创面,以艾叶、丁香、红花制成挥发油液搽涂疤痕,共治56例,其中创面修复后即用本法防治者25例,出院后创面出现疤痕增生18例,疤痕增生形成后1年13例,结果治愈9例,显效25例,有效19例,无效3例。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使用中药疤痕止痒软化膏(五倍子、威灵仙、丹皮、泽兰、薄荷、冰片、樟脑、冬青油、二甲基亚砜)治疗增殖性疤痕309例,319处疤痕,显效率达75.4%。房文彬以中药黑布膏治疗疤痕增生症30例,结果疤痕完全软化、变平。

贾北平以补气、活血、通络中药内服和仙人掌外敷治疗烧伤后疤痕增生66例,治愈10例,有效50例,无效6例。

中医治疗烧伤采用湿润暴露疗法,打破了现代医学传统的保持创面干躁成痂的概念。湿润疗法,是根据中医“创伤、溃疡”论治思想和现代烧伤局部微循环研究理论提出的,它是建立在传统的中医药外敷治疗烧伤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相信不久,湿润疗法的理论将更臻完善,随着这一理论的完善与实施,将为进一步发掘传统的中医药单方、验方、秘方开拓广阔的道路,烧伤后疤痕的防治亦将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胡家骅,等.安徽医学院学报,1962,2∶135

2 安徽医学院烧伤研究室,中华外科杂志,1978,2∶83

3 陈国钧,等.安徽医学院学报,1982,4∶147

4 贾北平.河南中医,1986,5∶14

5 毛会亭.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9∶532

6 徐荣祥.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4∶204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国40年中医药科技成就.北京:中医古藉出版社,1989.287

8 罗成群,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30

9 刘谋生.湖南中医杂志,1990,5∶8

10 唐汉钧.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1,3∶37

(上海中医学院华医院博士生导师唐汉钧教授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