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空间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6:59:0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108页(667字)

①个体活动空间。

满足人体生活活动需要的空间范围。广义上包括住宅、商业建筑、餐馆酒吧和休息娱乐场所等;狭义上指受限空间,即仅满足居住需要的空间。②勒温心理学术语。

用于解释个人行为原因。

包括心理环境和个人区域。心理环境相对于客观环境,是指头脑里对心理事件有实际影响的环境,它与个人当前的动机、需要及人格特点等密切相关,包括准物理的、准社会的、准概念的三类事实;个人区域由内部个人区域(即I-P,如需要、欲望和意图等)和知觉运动区域(P-M)组成。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分化成许多较小的区域。通常,内部个人区域中的小区之间保持着紧张的平衡状态,若内部刺激促使某一小区(如饥饿小区)的紧张度提高,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

为恢复平衡,个体就会在心理环境中寻求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且释放能量,产生行为,去达到目标。这种目标若能满足需要和解除紧张,则具有正诱发力,引起个体趋向;否则具有负诱发力,引起拒斥。人的各种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并通过人的自我状态(P)和心理环境(E)两种力量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心理动力而引发的。实际上是个人品质与心理环境性质的一次短暂融会。

勒温用公式B=f(P,E)来表明行为是环境(即生活空间)与人的函数。生活空间内的区域由易于通过或不易通过的疆界分开,从这一区域间那一区域的移动就是心理事件。勒温后来将其扩展至群体,把P看成是许多人,把E理解为准社会的心理环境,构成了群体的生活空间。

心理学家解释社会行为时已广泛应用。

生活空间模式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