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8:29:1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217页(443字)

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倾向。

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三部分。认知成分指个体如何知觉态度对象,认识其概念内涵,基本上由对态度对象的知识或信息构成,反映个体对态度对象的相信与不相信。

情感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评价,反映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喜欢与不喜欢。行为意向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倾向,反映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意图及准备状态。可由外显的行为推知个体的态度。通常三部分彼此协调统一;当认知成分与情感成分相矛盾时,行为意向成分与情感成分的一致性要大于与认知成分的一致性。

其特点:(1)具有特定的对象:(2)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习得,既可通过他人或大众媒体等间接经验形成,也可形成于个体的直接经验,主要通过联想、强化和模仿三种过程获得;(3)虽有行为意向,但不是外显行为本身,而是一种心理意向;(4)一旦形成,即相对稳定;(5)对个体的内在心理活动和外显行为具有激发、调整和协调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