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疗法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9:28:52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269页(624字)

一译“小组心理疗法”、“集体心理疗法”,亦称“团体疗法”。

将患者组织在一起,以团体的形式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以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于20世纪初首创的心理剧疗法为最早。1905年J.H.普拉特首先采用该疗法帮助结核病患者控制病情。后拉查尔等人亦以类似方法治疗精神病患者。

精神分析学家伯罗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不甚重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便开始将分析重点置于群体的相互作用,并首创小组分析疗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疗法迅速发展,出现一些较有影响的具体方法,如美国心理学者E.伯恩的“交互分析疗法”、罗杰斯的“交朋友小组疗法”等。

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有关。其特点是为患者提供一个现实社会的缩影。

治疗方式一般为由1名~2名治疗者主持一个小组(一般由6名~10名有相同或不同问题的成员组成),每周治疗一次或数次,每次约1.5小时~2小时,治疗次数视治疗对象的问题而定,最少10次,最多持续一年以上。

治疗期间,小组成员在无拘无束的情境中坦率交流感受和想法,通过相互影响,改善自己不良的人际关系和行为。

具体治疗技术主要有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存在-人本主义疗法。该疗法节省治疗者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经济,广泛运用于教育、咨询、职业指导等领域。

但亦有局限,如,团体虽向成员提供安全感和支持,但同时也给成员带来某种压力和约束;无法顾及个别成员的特殊需要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