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0:02:4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301页(446字)

动物外表的颜色、形状或姿势与栖息地背景很难分辨的现象。

有几种形式:(1)反隐蔽。身体背部的颜色较腹部深,与上下光线的强度差异相吻合。光从上面照来时,由于反射作用,从侧面看,容易被看成一个扁平的物体。

类背部是黑色,腹部是浅色。

(2)身体上出现条纹,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眼睛隐藏在条纹中。动物只要采用特定姿势,身上的条纹与背景叶子或芦苇茎上的条纹可融合在一起。

如有些鱼类和甲壳纲动物身体透明,即使在水中,也不容易被发现。(3)模仿一些不起眼的物体,如貌似树干的昆虫、像叶子样行走的螽斯等。

伪装可以是固定不动的,如豹子身上的斑点或蛋壳上的小点,也可以是变化的,如川鲽身上的杂色斑点和蜥蜴身上的颜色会随周围背景色的变化而变化。

北极的野和雷鸟,身体颜色随季节变化,冬天为雪白色,夏天为冻土色。有些动物隐匿的形式与触目的外表交替出现,如蛾子的伪装被戳穿后,就闪烁翅膀上的大眼点来吓唬捕食者。是一种反捕食的防御行为,但捕食者可用以诱骗猎物。

参见“拟态”。

上一篇:伪效应 下一篇:伪治疗行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