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1:27:5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385页(914字)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用语。

“心”的本义是心脏。是一个象形字。殷墟甲骨文中的“心”字,像人和动物的心脏,心包上的斜线表示心脏的肌肉纹理和血管脉络。

金文“心”字与小篆等的“心”的字形基本相同:“中形”像心脏,“外形”像包络。《说文解字》:“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南宋朱熹说:“如肺肝五脏之心,却是实有一物。”(《朱子语类》卷三)《黄帝内经》:“心者,五藏(脏)六腑之大主也。”古代医学认为心泛指心脏以及与心脏有联系的某些生理结构与机能。孟子最早提出心是思维的器官:“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告子上》)荀子认为心是整个形体与神明的主宰:“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解蔽》)他还称心为“天君”,并提出心可治五官:“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天论》)心还是神之舍:“虚其欲,神将入舍,扫除之洁,神乃留处。”(《管子·心术上》)智之舍:“宫者,谓心也。心也者,智之舍也,故曰宫。

”(同上)精之舍:“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枝(肢)坚固,可以为精舍。”(《管子·内业》)生之本:“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应作“处”)也。”(《内经》)情之官:古代医学将五脏与五志相配,认为心藏喜,喜伤心。“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庄子·齐物论》)。“物我交心生,两木摩火生。”(《关尹子·五鉴》)“情生于心,心生于性。”(同上)“人本无心,因物为心。”(《张载集·语录下》)“神生于性,性生于诚,诚生于心,心生于气,气生于形。”(《王文公文集·礼乐论》)“性是未动,情是已动,心包得未动已动。盖心之未动则为性,已动则为情,所谓心统性情也。

”(《朱子语类》卷五)作为精神(意识)的心,可以包括知、虑、情、欲、志、意、智、能、才、性等。也表示某一方面的精神现象,如思想、心思、心性、性情、思虑、谋划、潜能、良知、情绪、情感、知觉、认识、心意、注意、心力、能力、心智、智力、心志、意志、潜意识、理智、理性等。心还含有伦理道德、政治思想等内涵,如善恶之心、仁人之心、民心、人心、道心、天心、帝心等。心常与物对应,明方以智云:“离物无心,离心无物。”(《东西均·三征》)

上一篇:谢榛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