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距离说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1:37:4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397页(439字)
关于审美本质的学说。
英国心理学家、美学家布洛提出。认为人对艺术和现实产生审美活动的基本前提是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即审美主体与对象应保持一种恰当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只有通过把对对象的感受与个人的自我相分离,使客体摆脱人本身的实际需要与目的而获得。
心理距离既可获得又可丧失。
导致心里距离丧失而不能引起审美经验的情况,一是距离太近,容易引起实用功利目的;二是距离太远,即主体与客体几乎完全脱离关系,审美客体就不易被理解和掌握。
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只有保持最佳的心理距离才能产生审美经验和审美态度。心理距离有“客观型”、“主观型”、“联想型”、“性格化型”四种类型,只有“性格化型”在心理距离的意义上才完全是审美的。
这种主张人在感知审美对象时,对审美客体应采取一种超然于生活实用目的、脱离实用功利的纯客观态度,是审美超功利思想的集中体现。该学说认为心理距离不仅是审美创造与欣赏成功与否的决定条件,且是审美评价的唯一标准,具有片面性。
上一篇:心理距离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