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性断乳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1:45:4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405页(500字)

①个体在青春期至青年期中逐步脱离成人监护,建立与成人在心理上的非依附性关系。

与“生理性断乳”相对。L.S.霍林沃斯1928年首次使用,之后在心理研究、教育研究以及相关的社会学研究中较多应用。

当个体进入青春期后,生理的迅速成熟与心理能力的增长使个体产生强烈的成人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的思想与行为还不够成熟,仍受到成人的监护与控制,在心理上存在与成人的依附关系。

社会的要求与个体自身独立性的增强促使个体解除与成人的心理依附关系,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

克服焦虑、不安,逐步完成心理性断乳,对个体自我的形成与自主、自强、独立人格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成人可引导青春期至青年期的个体有意识地逐步减少对成人的依赖,增强独立性,并向个体提供充分的机会,鼓励个体自主、自立,使其顺利渡过心理断乳期。

②在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中,特指婴儿期发生的生理性断乳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在精神分析过程中,指分析师帮助当事人逐步降低对分析师的情感依附倾向,使其在心理上独立自主的过程。若生理性断乳被突然强制,则会使婴儿寻求满足的活动受挫,导致其形成口腔性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