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相应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2:40:2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464页(335字)

关于人性与情感的善恶是相对应、相一致的观点。

用以反对性善情恶的不一致论。东汉王充提出情性同生于阴阳,性情皆有善恶。同时期的荀悦也提出:“或曰,仁义性也,好恶情也,仁义常善,而好恶或有恶,故有情恶也。曰,不然。

好恶者性之取舍也,实见于外,故谓之情尔,必本乎性矣。仁义者,善之诚也,何嫌其常善;好恶者,善恶未有所分也,何怪其有恶。

”他赞同刘向的“性情相应,性不独善,情不独恶”(《申鉴·杂言下》)。北宋王安石用内外、本用关系来说明“性情一也”。他说:“世有论者曰:性善情恶,是徒识性情之名,而不知性情之实也。喜怒哀乐好恶欲,未发于外而存于心,性也;喜怒哀乐好恶欲,发于外而见于行,情也。

性者情之本,情者性之用。”(《性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