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匹配模型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1:29:5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614页(523字)

模式识别理论。

针对模板匹配模型的不足提出来的。认为人的记忆中存储的不是与外部刺激客体有一一对应关系的模板,而是反映一类客体基本特征的原型。原型与模板不同,不是一个特定客体的内部拷贝,而是一类客体概括的内部表征。如,飞机的原型是有两个翅膀附在上面的一个长筒;的原型是一个有二尺高、四条腿、两只眼睛、尖的牙齿、较长的鼻子和身上长毛的动物形象。原型是从某类客体各个个体的经验中抽取出来的,代表该类所有客体的集中趋势。人在识别模式时,只需把外部输入刺激与内部原型进行比较。

由于原型是一类客体的概括性表征,这种比较不要求达到严格、确切的匹配,近似匹配即可。人的长时记忆中存储着各种范畴的原型,如飞机、、狗、字母A等。

人借助某个范畴的原型可有效识别该范畴中的各个成员。当一个新刺激呈现时,就与原型进行比较,当刺激的感觉形象与某个原型获得最近似的匹配时,就确认这个刺激属于该原型代表的范畴,从而得到识别。尽管某一范畴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外形、大小方面的差异,但都可与原型相匹配而被识别。以原型与模式相匹配可减轻记忆的负担,使人的模式识别更加灵活,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原型匹配模型得到一些心理学实验结果的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