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攻击行为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1:42:00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624页(321字)

运动员对他人进行攻击或故意伤害的行为。

根据运动员人格特征,可分为特质性攻击行为和状态性攻击行为两种。前者因个体具有攻击性的人格特征而产生;后者指一种暂时的、持续时间不长的攻击行为,一般与人格无关,其持续时间与被激怒的强度有关。被激怒的强度越强,持续时间越长。根据动机,可分为两类:(1)报复性攻击行为。即在运动中为报复他人而采取的攻击行为,一般由一时冲动引起。(2)工具性攻击行为。指运动员在运动中因期望得到奖赏而在某些条件下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攻击者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但并非故意,只是为达到某种目标(获得成功、荣誉或金钱)而采取或加强的攻击性行为。

在运动竞赛情境中,两者往往交叉重叠发生。

上一篇:运动格斗性 下一篇:运动归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