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2:17:0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654页(1127字)

【生卒】:1842—191O

【介绍】:

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生于美国纽约。1861年在哈佛大学学习化学、比较解剖学和生理学。1864年转入该校医学院。1865年随一考察队赴巴西进行动物考察。1867年赴德国留学,在赫尔姆霍茨、冯特等人指导下学习医学、生理学和心理学。1869年于哈佛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1872年任哈佛大学生理学讲师,后因研究神经生理及与心理学有关的生理学问题,转向心理学研究。1875-1876年首次在美国开设新心理学课程——生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并创立供教学演示用的小型心理学实验室。1876年任哈佛大学生理学副教授,1880年任哲学教授,1889年转任心理学教授。后因不满于自己的心理学研究而转向研究哲学,1897年再任哲学教授,1907年辞去教学职务,悉心研究哲学。为美国心理学会创始人之一,1894年和1904年两度任该学会主席。1906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学术成就:(1)奠定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反对把心理学变成伪科学和纯科学,强调心理生活的适应性、目的性和有用性,主张心理学是研究生物对环境适应的一门自然科学。(2)提出意识流学说。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心理元素,主张意识是个人有选择的动态的连续不断的整体,开批判心理学中元素主义之先声,蕴涵“无意象思维”的见解。

(3)主张采取多种方法研究心理学。强调在心理学中运用比较法补充实验法和内省法,认为通过比较法研究动物、儿童、史前人、精神变态者等心理机能,有助于了解异常心理活动及其意义。这一思想推动美国比较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4)提出情绪学说。

1884年在《什么是情绪》一文中提出,情绪是对由外界事物引起的生理变化的感知,生理变化先于情绪体验,没有生理变化便没有情绪体验。

1885年丹麦心理学家C.G.朗格亦提出相同观点,故称“詹姆斯-朗格情绪学说”。(5)提出自我学说。将自我分为“主我”(I)和“客我”(Me),认为“主我”展现主观的“当前思想”,是一种意识流和实体;“客我”是一切称之为“我”的总和,包括物质的我、精神的我和社群的我。

20世纪50年代后,其理论中的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体心理学成分为美国心理学家所发现。着有《心理学原理》(1890,中文选译本由唐钺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出版)、《心理学简编》(1892,为美国标准版教本,中译本由伍况甫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出版)、《对教师讲心理学》(1899)、《宗教经验之种种》(1901)、《实用主义》(1907)、《多元的宇宙》(1909)、《真理的意义》(1909)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