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行为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2:18:1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655页(695字)

动物带有特定目的并有固定动作模式的交际行为。

由遗传决定,如求偶展示、威胁展示等。在每一种动物身上都很独特,但在亲缘关系接近的动物身上,功能相同,动作模式常大同小异。

如招潮蟹的求偶展示行为都含有挥舞大螯和身体的动作,不过菲律宾种的是大螯上下摇动伴随身体起伏,南美种的是大螯向外向上急促动三次再放下来。

动作常借助身体特点像彩色的花样、巨大的牙齿等显示。

如雄性大山雀恐吓对手时采取伸头仰颈的姿势,以显示颌下一条特别黑的羽带;犬在对敌时启齿露牙,是伸爪。许多行为功能还须进一步探讨,已知的是动物的求偶展示有以下功能:(1)能将配偶吸引到身边来;(2)某些鸟类、蟋蟀和青蛙,雄性的叫声和动作能使雌性进入交配和排卵的准备状态,哺乳动物散发出的气味也有此种功能;(3)能防止种间杂交,亲缘关系接近的物种雄性虽然外观相似,但行为模式在细节上明显不同,雌性容易辨别。此外,有些动物遇到侵犯时其展示行为显然有防御功能。如在草地上筑巢育雏的鸟类,发现猎食者接近,会做出受伤不能飞的样子,在地上扑着翅膀奔跑,引诱猎食者离开它的幼雏。

有生物学家认为,许多复杂的展示行为是一些简单的行为通过整合性的仪式化过程演化而来;有的是动机冲突时表现出的意向或替代行为,以后演变为同种个体之间交际行为的一部分;还有一些似乎是从防御反应和轻度紧张产生的生理反应演化而来,如人类的面红耳赤,是因为轻度恐惧时,皮肤中的血流量开始减少,大量的血液流向为紧急情况提供能量的肌肉、心脏和肺脏,然后汇集到面颈部而造成。这种反应通过仪式化过程,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中,就成为表达某种情绪的无声语言。

上一篇:詹宁斯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