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活动假说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2:32:2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666页(602字)

认为大脑皮质是调节机体一切活动最高部位的学说。

科学家根据新皮质的发生和发展,从进化论的角度提出。他们认为,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动物的神经系统不断进化。

如脊椎动物。

类生活在水中,环境变化较少,神经系统虽已有了相当的分化,但大脑还不太发达,大脑半球基本上只有嗅区。

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开始陆地生活,为了适应较复杂的环境,大脑两半球加厚,形成纹状体,真正的皮质开始形成,丘脑更加发达,并有了正式的膝状体,有较完善的视、听和触觉。鸟类有飞翔能力,活动更加广泛,大脑也进一步发展。如,纹状体扩大,成为大脑中最大的核团和最重要的中枢,新皮质原基出现,中脑上丘特别发达,小脑也得到发展。但在视觉方面,虽然具有特别发达的中脑视叶,但丘脑和端脑还没有特别发达的视觉中心,因此,虽然视觉反应增多,但视觉学习仍然比较困难。

哺乳动物的生活条件更加复杂且多样化,其大脑半球也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大脑皮质高度发达,嗅球和纹状体的作用下降,猿脑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已近似于人脑。

总的来说,动物从低等到高等,大脑半球越来越发达,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动物系统发生的早期阶段,本来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的那些机能,在高等动物中逐渐向大脑皮质转移。人类由于新皮质高度发展,可以凌驾于一切生命之上,并且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动物。

大脑皮质受损害,可引起非常严重的行为障碍以及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