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3:11:4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700页(647字)

心理学基本概念。

至今心理学界尚无公认的定义。不同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界定。韦克斯勒认为,是“使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R.J.斯腾伯格认为,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管理”。

中国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是个体顺利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综合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概念、应对新情境和解决问题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对智力内涵的不同界定反映心理学家对智力的三种基本研究取向:(1)因素结构取向(factorapproach)。

试图从心理测量学的角度探讨智力的组成,通过对智力测验资料进行因素分析,以确定智力活动中各种相互独立的心理结构组成。始于斯皮尔曼,代表人物有瑟斯顿和吉尔福特。(2)信息加工取向(informationprocessingapporach)。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构成智力行为的心理过程,从人类从事智力活动时展示的认知过程来理解智力,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定智力活动中的各种心理过程,以研究智力的心理本质。代表人物有J.M.亨特、G.E.加德纳、R.J.斯腾伯格等。(3)原型取向(prototypeapporach)。

放弃对智力的严格定义,根据公众对智力的看法探讨智力的性质,通过与智力“原型”有关特征的比较来确定个体智力的高低。代表人物有奈瑟、R.J.斯腾伯格等。个体的智力水平通过智力测验来评定,最常用的测验工具有斯坦福-比内量表、韦克斯勒成人和儿童智力量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