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8:25:5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28页(586字)
【生卒】:999—1062
【介绍】:
北宋政治家。
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天圣进士,先后任知县、知州、知府、谏议大夫、监察御史、御史中丞、天章阁待制、龙图阁学士等,官至枢密副使。任开封知府时,以廉洁清正、执法严峻、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着称,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说。
在其有关法律问题的探讨中,对司法心理多有涉及。认为生活极端困苦是犯罪心理的社会根源,吏治腐败、重刑苛繁亦会造成犯罪。
主张除改善百姓的经济困境外,还须健全法制,使政治、经济、行政、法律和教化诸方面措施相互配合。强调立法须公私两便,“于国有利,于民无害”,“公私利济”,要求“慎法守信”,“法存画一,国有常格”,反对随意变更法令,“民知命令之不足信,则赏罚何以沮劝乎”,主张有法必依、令出必行。
“发号施令,赏德罚罪,在乎不滥”;要求官员秉公执法,“赏者必当其功,不可以恩进;罚者必当其罪,不可以幸免”;主张严惩贪官污吏,重视司法、监察官吏人选,认为“贪者,民之贼也”,贪官污吏“横敛不已”是社会动乱之根源,“善为国者,必务去民之蠹”。视“精选廉干中正之人”充当司法官吏为维护封建法制、防止冤狱的重要手段。
改革司法制度,打破告状不许进入中庭的旧制,命令打开正门,让告状者直接上庭,当面陈述曲直。主张慎刑务德,对死刑的适用持慎重态度。
着有《包孝肃奏议》。
上一篇:包若维奇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