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榜样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1:18:2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194页(420字)

指道德方面可资模仿和学习的范例和原型。

是道德理想的核心成分。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结晶。它既可以是真实的,即活生生的榜样在学习者面前作真实的行为操作,如生活在人们周围的先进人物;也可以是符号性的,即通过传播媒介来呈现的榜样,如电影、录音、录像、文字、图片中介绍的模范人物;或者是内隐性的,即先向学习者描述某种道德行为及其所处的情境和条件,然后要求学生去想象行为的主体,既可想象为别人,也可想象成自己。一般而言,无论何种形式的道德榜样,其形成都需经过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即榜样人物直观形象的形成阶段、榜样人物品德的抽象阶段、榜样人物的品德转化为个人信念的阶段、综合各种信念构成概括性的榜样人物形象的阶段。

个体道德榜样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人选择什么道德标准的复杂心理过程,它既受到榜样人物的可接近性、权威性、能力水平、热情程度等的影响,也与学习者本人的道德评价能力和某些性格特点有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