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耐力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1:33:3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209页(429字)
人体对环境低温的耐受性。
一般分为皮肤低温耐力和全身性低温耐力。局部皮肤的低温暴露或短时间的全身低温暴露对人体的伤害主要表现为皮肤冻痛和冻伤。皮肤冻痛是因低温引起外周血管强烈收缩,造成局部缺血性缺氧,刺激血管壁神经所致。低温引起难以忍受的疼痛可作为皮肤低温耐力的主诉指标。
这一温度比皮肤冻伤阈高。温度进一步下降,可使外周血管的反射能力丧失,引起血管舒张。
这是皮肤接近冻伤的征兆。造成冻伤和冻痛的皮肤温度在5℃~10℃。
产生局部皮肤或组织冻伤的温度一般为-5.2℃。低温暴露还会引起肢体麻木、剧烈颤抖、智力活动能力降低、心脏功能失调等全身性寒冷症状。
全身性低温耐力可用体热损失量来测量。体热损失总量达90千卡将出现轻度寒冷症状;达125千卡将出现中度寒冷症状;达180千卡将出现严重寒冷症状。
深部体温也可作为全身性低温耐力的指标。一般将34℃直肠温度定为低温安全限度的临界值。若深部体温低于32℃则可能危及生命。
上一篇:低能环境二元论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