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2:07:2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239页(491字)
学习必须注意躬行实践。
孔子很重视“行”,主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强调“行”在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中的特殊作用。并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应用知识于实践,如果一个人把《诗》三百篇背得滚瓜烂熟,让他去处理国内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去当外交使节也不能独立地办理交涉,那么背得再多也无甚用处。荀子亦提出:“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中庸》明确把“笃行之”作为学习过程的一个阶段,并强调“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东汉王充亦十分重视“学贵其能用”,“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论衡·超奇》)唐刘知几指出:“假有学穷千载,书总五车,见良直而不觉其善,逢抵牾而不知其失,葛洪所谓‘藏书之箱箧’、‘五径之主人’,而夫子有云‘虽多亦奚以为?’其斯之谓也。”(《史通·杂说下》)一个人即使书读得很多,如果在实践中不能辨别是非,也不过是只书箱子而已,毫无用处。
明王守仁说:“以求履其实而言谓之行。”(《传习录中》)即学、问、思、辨、行的结果,应当付诸践履,见诸行动。历代思想家、教育家特别强调笃行在学习中的重大作用。
上一篇:独自游戏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