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3:06:2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294页(329字)

亦称“反社会型人格”、“无情型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一种。除具有人格障碍的特征外,其最明显的特征是患者时常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妨碍公众,不负责任;撒谎、欺骗、伤害他人;行为冲动,缺乏羞耻心与罪责感;情感冷漠,无情,浅薄;自尊心极强,有强烈的自我中心;不能从行为中吸取教训,常把一切罪责归咎于他人;对任何人和事都缺乏爱恋、爱护之心,不忠诚。

患者的智力一般正常或较高,给人的初步印象是友好、诚恳、有见识。一般认为,其产生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功能障碍、“病理性寻求刺激”的皮层唤醒特征、情绪唤醒及条件性学习障碍、儿童时期心理社会化的社会因素等原因密切相关。

此类患者在社会成员中的比例很小,但其社会危害极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