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生物学派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3:28:1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312页(473字)
运用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理论,从犯罪人的生理特征方面探索犯罪原因的西方犯罪学流派。
该学派认为,生理是犯罪心理的基础,犯罪的决定因素是个体本身。在生物学方面,该学派除研究体质、体型外,还研究内分泌、遗传基因、犯罪者家族等。早期代表为意大利精神病学家龙勃罗梭,他于19世纪末提出“天生犯罪人”观点,完全摒除犯罪的社会因素。20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该学派主要有:(1)体格类型犯罪学派,代表人物为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奇默,认为细长型和斗士型者的犯罪倾向最大。
(2)犯罪遗传决定学派,认为遗传因素在犯罪行为发生中起决定作用。(3)犯罪内分泌学说,认为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皮质素欠缺)、荷尔蒙失调等是形成犯罪心理的重要原因。
(4)脑电波说,认为脑电波异常与犯罪心理有关。(5)物质代谢说,认为个体走向犯罪与体内金属元素含量的高低及是否平衡密切相关,如暴躁型犯罪者体内铜元素过低,忧虑型犯罪者体内铜元素含量过高等。
提出对这些人只需简单地进行注入维生素治疗,即可控制其暴力行为。
上一篇:犯罪生态学派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