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防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3:37:3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322页(487字)
针对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并对可能犯罪的人进行早期防御与矫治,以减少或杜绝犯罪行为的发生的活动。
主要有两类:(1)犯罪社会预防。从宏观角度,对造成社会犯罪现象的原因、条件,采取综合性(组织体制、管理控制、物质福利、教育文化、刑事政策及惩治等)措施,减少犯罪现象尤其是恶性犯罪案件的发生。(2)犯罪心理预防。从微观的、个体的角度,对具有犯罪倾向者进行事前的犯罪预防。
主要措施:在进行犯罪心理预测的基础上:(1)排除和减少消极因素,如净化精神生活环境,减少不良交往等,防止犯罪心理的形成。(2)加强对个体社会化过程的监督,防止形成犯罪动机,排除犯罪行为发生的直接动因。(3)帮助个体化解矛盾,学会自我调节控制,疏泄郁结的消极情绪,减少突发性、情绪性犯罪。(4)矫治已形成的犯罪心理,帮助改变犯罪意向,实现再社会化。(5)消除实施犯罪活动的机遇,严格防范控制,把潜在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的条件减少到最低限度。其作用: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挽救失足者,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减少犯罪损害,节省刑事支出等。
上一篇:犯罪综合治理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