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希纳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0:04:0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348页(493字)

【生卒】:1801—1887

【介绍】:

德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实验心理学的奠基者。

生于德国下卢萨蒂亚的格罗斯-萨亨。1822年于莱比锡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兴趣转向物理学和数学。1834年任莱比锡大学物理学教授。

1839年因病退休后,致力于哲学的思考与写作。将心和物视为一个圆圈的内面与外面的关系,刺激从物理世界走入心灵世界所受的损失,犹如货物通过海关所缴纳的通行税,刺激量越大,损失的比值越高,两者的关系可表述为S=KlogR(S为感觉,R为刺激,K为常数),意为刺激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按算术级数增加,此即费希纳定律。

所提出的三种方法,即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成为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将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引入心理学,提供感觉测量和心理实验的方法和理论,为冯特建立实验心理学打下基础。

首次进行美学心理实验研究,虽未成功,但提出“黄金分割”,即最美的长方形是宽与长之比等于长与长加宽的总和之比,亦即宽/长=长/(长+宽),这一公式至今仍沿用。着有《心理物理学纲要》(1860)、《美学初探》(1876)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