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学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0:11:0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354页(880字)

新精神分析理论体系的一种。

荣格1914年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后创立。诞生于苏黎世,且其追随者集于苏黎世,故亦称“苏黎世学派”。

(1)研究对象。

认为心理学是关于精神的知识的科学。

精神(源于拉丁文psyche)与灵魂同义,是一个具有先在的整体性、自律性、结构性和功能性的实体,就人类个体而言,即整体人格。在荣格的心理学中,精神被作为人格的代名词,精神具有的特性亦即人格的本性。(2)研究任务。认为心理学应最大限度地发展人格的完整性和独特性,即促进意识与潜意识、个体与集体的和谐统一,使个体“个性化”或“自性实现”。教育与心理治疗都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3)研究原则和方法。

把探索精神(人格)奥秘的重点放在集体潜意识上,研究原则有因果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其目的由集体潜意识决定)、共时性原则(即所谓“有意义的偶合”)和对立互补原则。具体方法主要有字词联想实验、释梦、主动想象、调查研究等。

(4)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层次构成,其中集体潜意识起重要作用。(5)人格动力理论。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以一定的心理能量为动力。反对弗洛伊德将力比多仅限于性本能能量,主张视力比多为一般的心理能量,认为正是这一般心理能量的转移配置制约了人格的变化和发展。心理能量的配置由等值原理和熵原理决定。

(6)人格类型理论。根据心理能量的流向,把人分为外倾与内倾两种态度类型,并结合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四种基本心理机能,组成人的八种性格类型,即外倾感觉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感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直觉型。

(7)人格发展理论,将人格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童年期(出生到青春期)、青年期(青春期到35岁或40岁)、中年期(35岁或40岁到老年期)和老年期(60岁以上至死亡)。特别强调中年期在人格发展达到“个性化”或“自性实现”中的关键作用。

荣格的心理学因其博大精深、神秘隐晦,始终受到关注。20世纪中叶后出现的后荣格分析心理学是这一理论的最新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