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0:14:5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357页(585字)
①历代相传、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社会行为模式。
某一行为经效仿在社会上普遍流行,便成为习俗,这种习俗行之既久,人人养成习惯,就会代代相传,变为风俗。个人多在幼时就耳濡目染,习以为常。
对个体具有极大的控制力,一旦违备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它是传统加于社会成员的一种标准化行为模式。美国学者沙皮尔认为它是由传统负载而存在于群体中的全部行为模式,与个人的任意行动显然有别。②亦称“文化风俗”、“文化制式”。
新精神分析学家卡丁纳提出。用于表征文化单位的操作性、功能性概念。
某一特定团体拥有的思想或行为的固有模式,团体成员都必须认同的规范性准则。分初级风俗和次级风俗两类。前者指儿童出生时面临的最基本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如基本规范、母子交互作用的文化方式、哺养方式、儿童训练、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家庭和团体的组织形式、性禁忌等。它们构成个体人格结构的文化基础。
一般较稳固,不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后者指初级风俗在个体人格结构中形成的心理性投射,即特定的文化方式和社会制度构成的个体的基本人格结构,使该文化中的禁忌系统、宗教、仪式、民间传说、神话和思维方式等均带上个体独特的个人风采。
武德沃斯认为,卡丁纳这一研究为精神分析与社会人类学合作研究社会制度和个体人格的相互关系开辟了道路。
上一篇:风冷指数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