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峰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1:38:4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431页(624字)

频谱图显示的被加强的频带。

即由语音中元音的强谐波构成的峰。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图中横坐标是频率,纵坐标是振幅,f是一组包络峰中最强谐波的频率值,它是基频F0的整数倍.f-F0和f+F0为两边的次强谐波频率值,这二条谱线的包络构成一个共振峰F。由于语音的共振峰主要由声腔的自然频率决定,因此在二维频谱图上,共振峰的频率位置常常偏离强谐波的频率位置。

研究表明,入的言语声的产生,原因有二:(1)因气流冲出声带引起颤动,这是一种主振动,它决定着言语声的基频;(2)由咽腔、口腔、鼻腔构成的声通道的共振而产生的被动振动,它们决定着言语声的元音。元音一般有三个主要共振峰,它们的频率范围在各个声音上交互掩叠,视元音不同而有所不同。

第一(或最低的)共振峰(F1)常处在200赫兹与1200赫兹之间,第二共振峰(F2)在600赫兹与3500赫兹之间,第三共振峰(F3)在1500赫兹与4000赫兹之间。最低频率的共振峰一般具有最大的振幅值,第二共振峰居中,第三共振峰最弱。因说话人的不同,任何声音的共振峰的频率和相对振幅值有相当大的差别。但同一个人连续说同一个语音时,差异就比较小一些。不同元音的共振峰不完全相同。汉语标准普通话十个元音的共振峰频率见下图。

共振峰与强谐波的关系示意图

普通话十个元音共振峰分布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