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咨询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3:26:53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520页(597字)

一译“朋辈咨询”。

学生自助、互助的心理咨询方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校园。当时为解决咨询人员不足的矛盾,大学心理咨询机构从大学生中招募人员进行培训,由他们为学生特别是新生提供选课建议、校园生活指导、余暇利用、烦恼排解等方面的服务,协助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这些伙伴咨询员在助人活动中也获得了人格的发展。有以下特点:(1)咨询者与求询者具有相似性。他们处于共同的环境中,有共同的任务,相似的心理背景,易沟通和理解;(2)及时性。咨询者与来访者生活学习在一起,接触多,前者可及时发现后者的问题,并随时向后者提供帮助;(3)广泛性。服务内容广泛多样,基本覆盖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4)灵活性。

对咨询服务场所无特殊要求,宿舍、教室、食堂、校园等处都可以利用;(5)有效性。咨询者与来访者角色相同,地位相当,关系平等,共同的话题多,共同的体验与感受多,交流渠道多,相互间不易产生拒绝、排斥的情感,这样就易产生良好效果。活动形式多样,如学生电话热线服务、学生恳谈室、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新生入学引导等。伙伴咨询员一般是从中、高年级大学生中选择的,他们自觉自愿参加,乐于助人,并具有较强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他们的培训课程内容包括自我敏感性训练、人际沟通技巧训练、助人技巧训练等。一般在学校咨询机构专家指导与监督下开展活动。

分享到: